孫策哼了一聲,似笑非笑。“這下汝潁系可以放心了?”
“是啊,他們放心了,臣這耳根也清靜了。”郭嘉笑嘻嘻地說道:“大王,怎么這么突然?”
孫策噗嗤笑了,沒好氣的說道:“怎么,這還要擬個計劃?該來就來了唄。”
“是該來了,是該來了。依臣說,早該來了。”
兩人說笑著出了后宮,來到前殿。孫策揮揮手,讓郭嘉回去休息。他自去殿中辦公,進了殿門,當值的尚書王粲迎了下來,匯報今日安排。還沒等他開口,孫策擺擺手。
“不要緊的事先放一放,幾件事記一下。”
王粲連忙拿出紙筆,一邊走一邊記錄。
孫策隨即傳達了幾道詔令,讓各部門準備搬家。這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他平時不輕易動,就是因為太麻煩。若不是袁衡有了身孕,要去湯山靜養,還要向母親吳太后報喜,他根本不想動。很快就要舉行登基大典,到時候又要麻煩一趟。
聽說搬到湯山行宮,王粲倒是很高興。冬天很冷,太初宮的冬天尤其冷,西北風從江上吹來,挾帶著水汽,讓他這個兗州人實在受不了。他身體一直不太好,每次過冬都讓他懷疑自己能不能熬到下一個春天。搬到湯山行宮,他這條命算是保住了。
一看王粲那撿了寶似的笑臉,孫策知道他的小心思。“仲宣啊,你也別整天只顧著讀書,適當的鍛煉鍛煉身體。看看你這樣子,正當少壯,卻畏寒如叟,這怎么能行。孤若是遠征涼州,敢帶你去嗎?”
王粲笑著應了。“大王放心,臣一定好好鍛煉身體,要不然這希臘文豈不是白學了。”
“學得怎么樣?”孫策問道。王粲是真聰明,有過目不忘之能,學語言也有天賦。他曾得蔡邕賞識提攜,算是蔡邕的得意門生,和蔡琰同年,以姊弟相稱。蔡琰研究梵文,他就研究希臘文蔥嶺以西諸國希臘化,希臘語是他們的通用語言兩人算是壟斷了夷語的研究,其他人很難和他們競爭。
“能讀能寫,最近正在研讀亞歷山大戰史,小有心得。”
“說來聽聽。”
“臣以為,亞歷山大的功業雖大,卻不足以取法。”
孫策有些意外,停住腳步,回頭看了王粲一眼。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因為他的提倡,現在研究希臘的人不少,推崇亞歷山大的人也很多,說亞歷山大不足取法的卻還是第一個。
“為何這么說?就因為他死得早,帝業分崩離析?”
“他就算能活到一百歲,也無法保證不會人亡政息。他根本不知道如何治理縱橫萬里的疆域,只憑著個人威望,如何能長久?臣甚至懷疑,他根本沒想過治理這些征服的疆土,只是好戰而已。他的母國本是小邦,根本沒有治理大國的經驗,就連他的授業恩師也沒有真正的治國經驗,不過紙上談兵而已。”
孫策來回打量著王粲,笑道:“仲宣,出奇容易,立論卻難,你的觀點有根據嗎?”
“有,臣正在撰寫一部專著,屆時還請大王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