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禰衡。”
孫策微怔。他知道禰衡曾配合楊修做事,幫了楊修不少忙,但長安稱臣后,他卻沒看到禰衡,也沒看到孔融。“禰衡現在何處?”
“就在建業城。”楊修笑出聲來。“他和孔融兩人游歷了北疆,遠至涼州,本想去西域看看,涼州苦寒,孔融受不了,便又回來了。這一趟游歷,禰衡眼界大開,傲氣也跟著暴漲,一到建業城,就把荀彧罵了個狗血淋頭。”
孫策很驚訝。“有這事?孤怎么沒聽說?”
“大王沒聽說,一是因為禰衡的確有見識,汝潁系駁不倒他,不愿自曝其短;二是禰衡人緣太差,沒人愿意為他揚名,當他不存在就是了。”
“你怎么也沒說?”
楊修搖搖頭。“他脾氣太臭,又不愿受拘束,不適合在大王面前行走,還是埋頭著述比較安全。”
孫策點點頭。“那他能勝任尚書令嗎?”
“他是一頭真正的惡犬,若雪山之獒。”
孫策笑了。他明白楊修的意思,說了這么多人,楊修最想推薦的大概就是禰衡,但他也擔心禰衡的脾氣,所以最后才說,又用了點激將法,讓他自己選。
“他為什么罵荀彧?”孫策又問道。
“大王還記得委托荀彧制禮之事嗎?”
孫策哼了一聲。“與此事有關?”
楊修再次發笑,把事情的原委說了一遍。說起來,禰衡來建業和荀彧的那幾篇文章還有些關系。荀彧等人有關禮法的文章刊布之后,印行天下,禰衡在邊疆,看到文章的時候已經有些遲,但他很快就給荀彧寫了信,對荀彧的文章大批特批。荀彧收到禰衡的書信后,覺得禰衡說得有道理,便與他書信來往,想討論這個問題,只是禰衡行蹤不定,耽誤了不少時間,時間便耽擱了下來。
禰衡原本不想搭理荀彧,連書信都不肯回,一心要去西域看世界,后來孔融不愿意走了,無奈返回。禰衡便來了建業,與荀彧見面。荀彧很高興,設宴為禰衡接風,結果禰衡根本不領情,當著眾人的面,再次批了荀彧一通。荀彧本人倒沒什么,與會人員沒一個對他印象好的,于是默契的無視了他。
孫策恍然大悟。原來荀彧消極怠工的背后還有這么一個故事。
“禰衡今天會來嗎?”
“誰敢請他來?”
孫策笑了。“沒想到你楊德祖也有怕的時候。今天令堂大壽,就不多事了。明天讓他入宮,孤會會他。”
“大王,他那嘴可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