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來聽聽。”
“若是王兄親征,請允臣弟為一親衛,隨侍王兄左右。若有機會斬殺士燮,為父報仇,略補前愆,臣弟縱使是戰死沙場,也能瞑目了。”
孫策眼皮微挑,打量了孫權兩眼。“仲謀,你以后有什么打算?”
“謹遵王兄安排。”孫權頓了頓,又道:“臣弟慚愧,好高騖遠,誤會了王兄的栽培之心,自以為堪為良將,縱使不如王兄,亦當與弟妹抗行。這幾日與叔弼相聚,聽他分析戰事,論天下形勢,臣弟方知大謬。論用兵,臣弟的確不如他們,以前真是太自負了。”
孫策眉梢輕揚,欲言又止,過了片刻才說:“那你是打算從政,還是為學?”
“臣弟迷茫,不知所歸,還請王兄點撥。”
孫策想了想。“這樣吧,你也別急著決定,暫且在我身邊見習,過些日子再說。你與叔弼在一起,想必也聽叔弼說了。我登基之后,你們幾個都是要封王的,只是怎么封,卻有些區別。若是封于疆域之內,那就和前朝的諸侯王一樣,只享賦稅,不治兵民。若是封在疆域之外,則兵民共治,能走到哪一步,全看你們自己。趁著這段時間,你也考慮一下,看看怎么才好。”
“喏。”
孫策擺擺手。“你先下去休息吧,過兩天再上值。”
“喏。”孫權拱手再拜,卻沒有起身。孫策不解地看向孫權,孫權有些遲疑。“臣弟……有一事想稟報王兄,只是道聽途說,未有真憑實據,不敢妄言。”
“說吧。”
“臣弟聽說,會稽、丹陽等地有些豪族借山越之名生事,有些人可能與蜀國有往來,據說還接收了蜀王以天子名義頒發的印綬,許以太守、將軍諸職。山越愚昧,不知大勢所趨,被愚弄者不乏其人。眼下只是牛刀小試,尚未大舉,待大王西征時,他們會煽動江東,使大王不能兼顧。”
孫策皺皺眉。“還有呢?”
“臣弟還聽說,朝中有人心系舊朝,參與其中,似乎身份還不低,打算于王兄登基時有所動作。究竟是誰,如何動作,卻不清楚。亦或只是謠言,想動搖江東人心,使人人自疑,也未可知。”
孫策眉心緊蹙,沉吟良久。“我知道了。”
“臣弟告退。”孫權起身離席,向后退了幾步,又拜了一拜,這才轉身離去。
孫策一動不動,眼神閃爍。
孫策很快就召見了朱治、程普、韓當。
作為孫堅舊部,朱治三人在交州征戰多年,沒取得像樣的戰果,卻折了孫堅,顏面盡失,前途黯淡無光。此次被召回,都沒報什么希望。最好的結果是擔任一個閑職養老,甚至解甲歸田。如果孫策要追究他們責任,他們也沒什么好說的,只能怨自己運氣不好。
可是心里總有些不甘心,尤其是聽到黃蓋立功的消息后。黃蓋能立功,說明他們的戰法和經驗即使有些過時,也并非全無用武之地。如果孫策給他們機會,他們未必不能一雪前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