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典結束之后,孫策邀請公卿大臣和百姓代表登上皇城城墻。
出了大殿,登上東側的城墻,放眼看去,首先映入眾人眼簾的是建業城的東南端,尤其是蜿蜒如帶的秦淮水。在兩岸肆招酒幡的掩映下,一座座或高大氣派,或精致小巧的樓閣屋脊相連,直到遠處融為一體,黑色的屋頂,雪白的墻,在燃燒青竹發出的白色煙氣中若隱若現,飄緲如仙境。
離秦淮水稍遠的地方,房屋相對稀疏一些,不少地方還能看到山林,雖然山不算高,林也不算大,東一片,西一片,點綴其間,看似沒什么章法,卻別致可愛,宛如一副布局得當的山水畫,美不勝收。
來到建業城,不少人都近距離見識過建業城的繁華,富庶自然富庶,多少卻有些俗氣,尤其是對讀書人來說。滿眼的店肆固然熱鬧,終究不聒噪了些。如今看到這副美景,這才發現了建業城的另一面,不禁贊不絕口,油然而生要在建業多住幾天的向往。
許劭在建業城住的時間不短,以他的名聲,自然是天天有人來請,秦淮兩岸大戶人家的宅院園林他幾乎都去游覽過,此時倒不至于露怯。反倒是轉過頭看,看到后宮里數得過來的宮殿時,他吃驚不小。
作為皇宮,太初宮未免太逼仄了些。
石頭城原本只是一個軍事要塞,孫策在此建都時還處于戰時,既沒有足夠的財力、物力來大興土木,也沒有興趣,規模很有限。后宮不過十幾座宮殿,前朝除了幾座必不可少的大殿之后,就是公卿們的公廨。
許劭悄悄的數了一下,后宮稱得上一定規模的殿宇只有十二座,成曲字型排列,緊臨后宮宮門,與前朝正殿相呼應的三座殿相對宏偉些,其他九座大殿規模都不大,甚至不如許劭看過的很多重臣的家宅。
許劭暗自和自家的宅第比較了一下,覺得相差不遠。由此看來,孫策的生活遠遠談不上豪奢,即使作為吳王,他也稱得上節儉。
許劭不由自主的嘆了一口氣,心情復雜。
“子將,何以感慨如斯?”荀彧從一旁走了過來,聽到許劭嘆息,問了一句。
許劭回頭見是荀彧,又看附近沒有其他人,抬了抬下巴,示意荀彧看后宮的布局。“都說吳……帝有錢,沒曾想他的后宮如此局促。”
“正因為后宮局促,陛下才會有錢啊。”荀彧倒是很坦然。雖然他也是第一次看到后宮全景,卻知道孫策不是嘴上說要節儉,而是真的精打細算。他聽郭嘉說過,虞翻幾次提議擴建太初宮,都被孫策否決了。
“后宮只有十二殿,看來十二夫人的古制真要重現了。”
荀彧點點頭,雖然沒說什么,眼中卻露出難以言表的憧憬。他在宮里為官多年,深知后宮的開銷有多么驚人,哪怕是一名普通的宮女,開支也比一個戰士多,有品階的美人、貴人就更不用說了。孝桓帝時后宮過萬人,開支比在京官員的官俸還要高,以至于官俸都不能及時支付,一拖就是半年。
孫策能主動控制后宮規模,而且控制到連皇后只有十二人之內,這是任何一個皇帝都做不到的。如果他能將這個規矩堅持下去,沒有什么事是做不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