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舉著酒杯,站了起來,含笑四顧。
“在座諸君,有的是宿儒前賢,有的是當世英才,有的是未來的棟梁。朕以江東寒門武夫,十余年而有今日,離不開諸君的提攜、輔佐與激勵。放言之前,先敬諸位一杯,以表感激之情。”
孫策舉杯齊胸,環顧一周,一飲而盡,然后將杯底亮出。
“請!”
眾人舉杯,齊聲道:“謝陛下。”紛紛舉杯,一飲而盡,然后目光炯炯的看著孫策。他們有一種預感,今天的致辭,很可能又是一篇重要文章的基調,就像當初他在南陽講武堂的士之三重境催生了蔡琰的《士論》,開始了一個新時代一樣。
有人上前,為孫策滿上酒杯,孫策端著杯子,起身離席,來到周瑜面前。“公瑾,可記得初平二年秋天,你我離開舒縣之時?”
周瑜起身,拱手還禮。“此生難忘。”
孫策又來到黃忠面前。“漢升,可記得你我初會于魚梁洲之時?”
黃忠早已起身,舉杯笑道:“自然記得。當日一遇陛下,允為五羊皮教尉,十二年而封侯拜將,臣時時夢回,簡直不敢相信。得遇陛下,臣三生有幸。”
孫策點點頭。“是啊,一晃十二年了。當時情景,歷歷在目。請二位與朕共飲此杯,紀念這十二年的戰斗歲月。二位將軍,請!”
周瑜、黃忠眼眶濕潤了。他們是最早追隨孫策的將領,被付以進攻益州的戰事,數年未能見功,名次、爵位都落后了,多少有些遺憾。如今孫策致辭,第一個還是想到他們,讓他們非常感激。
“陛下請!”
三人相視而笑,舉杯一飲而盡。
孫策再次滿杯,來到龐德公、龐山民父子面前。“龐公,山民,還記得我們第一次見面嗎?”
龐德公撫著而笑。“自然記得,陛下當年英姿,臣記憶猶新。”
龐山民笑道:“當年若不是挨了陛下一拳,臣豈能有今日?終生不敢忘。”
孫策大笑,眾人也跟著笑。孫策說道:“朕當時年方十七,初生牛犢不畏虎,放肆直言,幸得龐公不棄,多有教導,方有今日。感激不盡,請滿飲此杯。”
龐德公、龐山民大有臉面,與孫策一起喝了一杯,欣然入座。
按照相識的順序,孫策與在座的文武一一飲酒,或一二人,或三五人,共敘當年初見情景,恩恩怨怨。開始時,眾人尚不覺得異樣,后來便不禁驚訝于孫策的記憶,深受觸動。十幾年前的事,有的連當事人自己都忘了,他卻記得那么清楚,可見這么多年,他一直記在心里,從來忘卻。
一圈酒喝下來,孫策至少喝了三十余杯,面色微紅,稍有醉意,卻步履不亂。他回到主席,再次環顧四周。“諸君,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十二年了,一些人走了,一些人老了,一些人長大了。即使朕如今貴為天子,也無法阻止光陰流逝,回到過去。此誠人生之無奈,雖古之圣人亦不能免。秦皇漢武求仙問藥,雖屬可笑,亦不乏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