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來無事,消遣而已。陛下見笑了。”
孫策搖搖頭,坐了起來。“話可不能這么說,博物之學雖然粗淺,卻也是基礎。你若真能游歷天下,看遍四海飛禽走獸,梳理異同,找出其中的道理,說不定也能自成一家。”
孫策說得很認真,看不出一點說笑的成份。他很清楚博物學是自然科學的基礎,是科學研究的資料收集,后世所謂的現代科學有兩個源頭:一個是源自古希臘的數理邏輯,一個就是博物學。寫出巨著《物種起源》,創立進化論的達爾文就是一個博物學家。
華夏文明也有博物學,《山海經》就是最古老的博物學著作,《博物志》也出現在不久的將來,漢賦更是后世研究名物的資料集,只是缺少數理邏輯的輔助,博物學最終沒能發展成為自然科學。
他想改變這個進程。如果孫權有意進行做這樣的研究,他當然愿意支持他。身為皇族,有錢有閑,衣食無憂,做學問再合適不過。孫匡、劉和醉心于繪事,畢竟還是研究文藝,不是科學。
“多謝陛下,臣弟學問粗疏,不敢奢望如此。”
孫策看看孫權,也沒再說什么。孫權好讀書,但他是實用主義者,做學問的耐心不足,勉強不來。“你怎么又惹少府丞了?”
孫權神情尷尬,把事情講了一遍。他本來和陳群一起釣魚閑聊,釣到那條魚后,他叫來孫匡繪畫,請陳群幫忙摁住魚,沒想到魚的力氣大,陳群沒摁住,反濺了一身水。陳群覺得沒面子,轉身就走了。
“是臣弟粗疏,對少府丞失禮了。臣稍后就去向少府丞致歉。”
“這么點事,有什么好道歉的。”孫策不以為然。這陳群也太嬌氣了吧,這么點事就生氣了。
“少府丞生氣,可能不僅僅是魚的事。”孫權有幾分遲疑。“臣和他閑聊,談到涼州的事,有些分歧,或許是少府丞覺得臣身為藩王,不宜過問朝政,是以……”
“涼州?”孫策擺擺手,打斷了孫權。“說來聽聽。”
郭嘉也打起了精神,聽孫權細說。
孫權見狀,不敢怠慢,便將前因后果全部說了一遍。今天風和日麗,閑來無事,他請陳群釣魚,閑談時,便說起涼州的戰事。之前收到安西都督的軍報,知道曹操有可能出武都,兩人由此說開去,便提到了歷經百年的涼州羌亂,說到了將來的涼州方略,分歧因此而生。
陳群覺得涼州遙遠苦寒,民風彪悍難制,易動難安,又離京師太遠,鞭長莫及,不宜投入太大精力。如今劉寵率劉氏子弟西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玉門以西都不會為中原帶來多少利益,與其花費大力氣整治,不如沿襲舊例,粗安即可。如今陛下意在海外,收獲也不錯,應該加大投入,進一步開拓。
孫權對此有不同意見。他認為經營海外雖然有前途,陸地依然是根本。就算海外能帶來再多的利益,也代替不了陸地,畢竟人不能一直生活在船上,必須在陸地上有根才行。既然如此,隴右甚至整個涼州就不能掉以輕心,否則海外的收益越大,天下越不安。
“為什么這么說?”孫策笑問道。
“天下不患寡,而患不均。關東、關西本來就有分歧,貧富便是其中之一。陛下開拓海外,關東殷實,若不撫恤關西,貧富必然加劇。若撫恤關西,關東人又有割肉飼虎之感,心生不忿。從長遠來看,皆非治國之策。欲使關東、關西兩安,還是要開西域商路,使涼州從中得利才好。”
“少府丞不贊成此說?”
“呃……”孫權撓撓頭。“大概是臣語氣不對,引喻不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