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袁紹入主冀州后,還對不依附他的人進行了報復,比如當初支持韓馥的人,挖墳掘墓無數,也掠奪了不少黃金和錢幣,這些黃金和錢幣也隨著賞賜和交易,陸續流散到各家手中。
崔琰粗略的估計了一下,就冀州而言,至少有三十萬斤的黃金閑置著。如果能將這此黃金用于流通,應該能解決一些問題,至少可以緩解一部分。考慮到黃金本身就是以大宗生意為主,若能以朝廷信用為擔保,依從自愿的原則,確保隨時隨時可以兌換到真正的黃金,相信這個問題并不難。
畢竟如今手頭黃金最多的就是以毋極甄家為首的中山商人,只要他們愿意支持這項政策,至少能提供十萬斤的黃金。
孫策深以為然。這個辦法其實并不新鮮,他如果想做,早就可以做了。只是他很清楚,這種事放開很容易,收手就難了。這不就是印鈔票嗎?用一塊合金,鑄出面值任意的貨幣,換來真正的黃金,這和搶錢沒什么區別。一旦后世之主控制不住自己,濫發貨幣幾乎是必然。
不過現在貨幣太緊張了,如果因噎廢食,不加以調整,通縮必然會影響發展。
孫策讓董昭、崔琰擬一份奏疏,準備提交朝會討論。
董昭、崔琰告別后,孫策又坐了一會兒,問隨侍的周不疑道:“你覺得鎮北將軍的建議如何?”
周不疑露出一絲驚詫,隨即又恢復平靜。“用心未必純,卻是好計。”
孫策笑笑。“何以見得?”
“冀州大富之家雖然不少,比起中原來終究還是要略遜一籌。冀州率先倡議施行,可見對陛下的忠心。有此一計,冀州人后降的短處大可抹去不提,從此昂揚于大吳朝堂。”
孫策莞爾一笑。這周不疑果然是七竅玲瓏心,一下子就猜出了冀州人的用意。此計雖由董昭提出,卻必是崔琰主導,而崔琰提出此計,必然是得到了冀州世家的支持,否則他這么做就是自找麻煩。
當然,他將毋極甄家推到前面也是有用意的。袁衡王后的地位不可動搖,其他夫人們的位次卻大有商榷余地。甄宓在后宮的位置越穩,對冀州人越有利。以如今的形勢,一個區域要想得到更多的利益,不僅在朝堂上要有足夠的力量,在后宮也要有代言人,甄宓和毋極甄家就是他們唯一的選擇。
此時此刻,他們也顧不上甄家的黑歷史了。大漢都亡了,那些也該翻篇了。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中原世家的確有些托大了。他們不是想不到這樣的辦法,但他們就是不行動,反倒是急于翻身的冀州世家下得了狠心,搶占了先機。
這再一次證明了全柔的不得人心。若是由他率先提出這個建議,何至于此。
看看時辰不早,孫策起身,去了袁權的艙室。
袁權已經準備好了晚餐,孫策一到,她就吩咐人去叫隨行的甄宓、橋氏姊妹等人。趁著這個空檔,孫策對袁權說了董昭、崔琰的建議。袁權聽完,微微一笑。
“難得他們如此急公好義,為陛下分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