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虎又叫過兩什士卒,讓他們帶足三天的糧食,分別出發。一什向南,去霸王咀。一什向北,去爛田溝。這兩個都是頗為陡峭的所在。來虎讓他們攀到附近的山上,尋找合適的地點,從上面推一些石頭下來,形成暗礁,阻礙往來船只通行。
杜白一聽就明白了。來虎這是要報仇,要將對面的那些蜀軍一網打盡。他也有此意,只是不敢開口,見來虎這么做,當然求之不得。
雙方相隔數百步,互相顧忌,誰也不敢輕舉妄動,一夜無話。
第二天中午,派出去的三組信使先后返回,帶來了來虎期望的消息。附近的三支分隊得到消息后,同意了來虎的方案,正在進入預定戰斗位置。
傍晚時分,來虎身后的分隊趕到,帶隊的曲軍侯羅蒙告訴來虎,除了他指揮的這個分隊外,還有兩個附近的分隊正在趕來的路上,將為他們提供接應。
杜白在一旁聽了,暗自佩服吳軍的配合默契。一夜之間,十支游擊分隊就集結了六支,反應神速。
羅蒙的軍職高于來虎,自然接管了指揮權。他知道來虎報仇心切,保留了來虎前鋒的指揮權。仔細詢問過情況后,他們就擬定了作戰方案。
天黑之后,另外兩支分隊先后到達,稍作休整后,他們便發起了攻擊。
蜀軍步騎知道來虎等人沒有走,就隱藏在附近的丘陵間,只是他們兵力有限,能倚仗的就是二十騎,到了山地,騎兵的威力大打折扣,再加上吳軍的強悍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沒敢主動進攻。他們派出了騎兵信使,向中軍求援。中軍給出了回應,同意增派援兵,但援兵還沒有到。
八濛山離此近百里,步卒至少要一天時間,還是在統兵將領覺得時間緊急的情況下,催促將士急行軍,否則兩天能趕到都算快的。考慮到對方只有步卒,沒有騎兵,人數又不多,之前的戰斗中己方優勢明顯,這些蜀軍也沒有以緊急的軍報通知,以免被上官斥責大驚小怪。
所以當來虎發起攻擊時,河灘上的蜀軍只有十余騎,近百名步卒。
面對來勢洶洶的來虎等人,蜀軍胸有成竹,由穿上了甲胄的步卒正面迎戰,騎兵在側翼列陣,準備包抄突擊,再來一次步騎對決,以便將吳軍一網打盡。上一次沒準備,被吳軍的反擊打懵了,不僅沒能重創吳軍,還損失了幾個人,被步卒好一頓恥笑。這一次一定要一雪前恥。
但是蜀軍騎士很快發現形勢不對,吳軍的人數比昨天多了不少,至少增加了一倍。當來虎等人沖向列陣的步卒時,他們的身后還有一大群人嚴陣以待。天色已黑,僅憑著幾支火把,他們看不清具體情況,只知道吳軍手里除了長刀、大盾,還有長矛,可能還有強弩。
很顯然,吳軍這是針對騎兵而來。
蜀軍騎士有些慌了。昨天面對只有二三十人的來虎等人時,他們都沒占到太大的便宜,今天面對這么多有備而來的吳軍,取勝的可能性更小,弄不好會吃大虧。
就在蜀軍騎士猶豫的時候,來虎向背河列陣的蜀軍步卒發起了沖鋒。在羅蒙等人掠陣,來虎不用擔心身后,可以放心大膽的攻擊,憋了一天的怒火發泄出來,瞬間席卷了蜀軍的戰陣。
雙方攪殺在一起,并且很快分出了勝負。蜀軍步卒被殺得節節敗退,連聲呼救,請騎兵出擊解圍,卻遲遲得不到騎兵的回應。
騎兵已經陷入困境,自身難保。戰斗開始不久,在周邊游弋的游騎就趕來報告,陣地左側的河岸有數量不明的敵人正在靠近。他們的速度很快,估計再有一頓飯的功夫就能趕到。
前路被截,側翼又有危險,騎兵們自顧不暇,哪里還有心情支援步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