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邊是些什么人?”孫策揚揚下巴,問道。他剛才就看到麋蘭和一群女子說話,時間還不短。麋蘭雖然讀書識字,對文學卻沒什么興趣,吟詩作賦這一類的事與她沒什么關系,和她接觸的人也差不多,幾句話不離商業生意。
“東海來的幾個鄉黨,說些商賈之事。”麋蘭也不隱瞞,簡明扼要的解說了一下。
直通樂浪、三韓的航線開通之后,連云港的地位越發重要,朐縣也因此得到了迅猛的發展,出現了不少家資殷實的中小富戶。不過最近有消息說,有江東商人嘗試著從錢唐江出發,直航三韓,繞開連云港。朐縣的世家擔心連云港的利益受到影響,借著這個機會來找麋蘭商議對策。
“你怎么看?”
“人心苦不足。”麋蘭淡淡地說道:“畢竟只是朐縣的小門小戶,沒見過世面,只知道眼前的那點利益。開拓海外是陛下所定的大計,豈能囿于連云一港。臣妾對他們說,如果想做更大的生意,就不要只盯著朐縣,盯著連云港,不妨借著這個機會在豫州轉轉,看看有沒有商機。”
孫策點點頭,同意麋蘭的看法。雖然朐縣這幾年發展很快,但大部分朐縣商人習慣了坐在家里收錢,出門的機會并不多,視野遠遠不如主持商會多年的麋蘭。
麋蘭還想說些什么,楊修甩著袖子,快步走了過來。麋蘭見狀,打了個招呼,提前避開了。
楊修走到孫策面前,看看麋蘭的背影,又看看孫策,笑道:“麋夫人沒說臣什么吧?”
“你有什么好讓她說的?”
楊修哈哈一笑。“麋夫人為人忠厚,自然不會說臣不是,但朐縣人就不好說了。這段時間,他們可沒閑著,張相、虞相都被他們擾得不輕,就推到臣這兒來了。臣哪有時間管他們那點小事,晾了他們幾天,后來聽說他們到麋督的門上哭訴了。今天這么好的機會,自然更不能放過,告臣一個御狀還不是應有之義。”
孫策也笑了。“聽你這個意思,朕比你清閑些,可以管一管他們的那點小事?”
楊修微怔,隨即放聲大笑。他拱拱手。“陛下批評的是,是臣錯了,是臣錯了,當臣沒說。”
“你不去吟詩作賦,專程趕到朕這兒來,就是為了這件事?”
“那倒不至于。”楊修壓低了聲音,又看看四周。“臣有一件大事,關乎我大吳百年大計,想提請陛下參詳。”
“百年大計?”
“正是。”楊修鄭重其事的點點頭。“陛下最近接見了不少賢良文學,也讀了大量的文章,想必也知道分歧最大的議題是什么。”
孫策斜睨了楊修一眼,嘴角露出淺笑。楊修一愣,眨了眨眼睛,欲言又止,半晌才道:“陛下,你這是……什么意思?”
孫策收回目光,背著手,向前走了兩步。楊修雙手拱在胸前,跟了過來,偷偷地打量著孫策的臉色,眼神閃爍。孫策走到水邊,低頭而望。楊修探頭看了一看,卻見自己的身影在蕩漾的清波下有些扭曲,不由得一愣,臉騰的紅了,迅速縮了回去。
孫策雖然沒有轉身,卻像后腦勺長了眼睛。“楊德祖,有生以來,是不是第一次如此心懷戚戚?”
“呃……”楊修舔了舔嘴唇,老老實實地說道:“是,陛下一語中的。”
“還想說嗎?”
“想。”
孫策轉頭,瞥了楊修一眼,嘴角微挑。楊修的臉雖然還有些紅,眼神卻很從容,迎著孫策的注視,平靜如淵。過了片刻,孫策收回目光,看向遠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