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評、彭羕站在身后,臉色陰郁。辛評手里拿著剛剛收到的消息。消息是法正派人送來的,很簡單,只有幾句話,但份量卻極重,重得讓人喘不過氣來。
孫策將在秋后親征益州,相關的準備工作已經展開。就連長沙王孫權都回到了封國,征兵備戰。
可以想象,這將是一場惡戰,遠比巴西的戰事激烈,勝負將直接影響益州的得失,蜀國的存亡。而他們每一個人的命運都將因此決定。
吳國大鴻臚蔣干正在趕來宕渠的路上。是戰是降,留給他們的時間不多了。
“仲治,你說孫策親征是虛是實?”曹操轉過身,看了辛評一眼,臉色平靜。
辛評想了想。“亦虛亦實。”
“為何?”
“如今才是四月,離秋后還有四五個月,孫策這么早就放出風聲,當是示威。若益州自知不敵,主動請降,那他就是虛。若益州不降,秋后大戰,那他就是實。”
“依你之見,當不當降?”
辛評不安地舔了舔嘴唇,沒敢輕易發表意見。降也分很多種,曹操已經提出議降,但孫策沒有給出答復,反而傳出親征的消息,顯然沒有接受曹操條件的計劃。蔣干來,自然是提出孫策的條件,甚至可能只是最后通諜。
不管孫策的條件是什么,有一點可以肯定,他們的期望不太可能得到滿足。
在這種情況下,有多少人愿意接受孫策的條件,沒有人敢說。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期望值,有的人期望高些,有的人期望低些,不一而足。
比如他。他的期望值就不怎么高,最壞的情況下,只要能保住命就行。原因很簡單,他的弟弟辛毗在吳國身在要職,就算他暫時不能入仕,只要有命在,遲早有機會復出。就算他本人這輩子難居高位,他的子弟也不會受影響,有那么多親朋故舊提攜,起點依然比絕大多數人高。
可是別人就不一樣了,比如身邊的彭羕。他本來就是益州寒門,如今又成了曹操心腹,榮辱已經和曹操綁在了一起。如果議降成功,曹操能保住王侯之位,他的仕途就要順得得多。如果曹操保不住王侯之位,以后只能做一個富家翁,彭羕的前程也一片黯淡。
對他來說,只要孫策不要他的命,就可以降。可是對彭羕來說,條件絕不會這么簡單。如果他只顧自己,建議曹操投降,轉身就會受到彭羕等人攻訐中傷,甚至可能送了性命。
益州人野得很,刺客也多。
“臣以為,還是先等蔣干來,聽聽他的條件再說。”
“這么說,只要條件合適,祭酒愿降?”彭羕立刻追問道。
辛評沉默不語。曹操也不說話,靜靜地打量著辛評。辛評見狀,反問道:“永年以為當玉石俱焚?”
彭羕一時語塞,不知該如何應答才對。辛評也不理他,轉身對曹操說道:“大王,是戰是降,在我不在敵。若是能戰而勝之,自然毋須多論,唯戰而已。若是不能戰而勝之,空言不降亦于事無補。孫策親征,想必孫翊、孫尚英兩部亦不能坐視,漢中必有一戰。益州有重山可守,漢中卻難自全。臣以為,當在孫策親征之前決定漢中棄守。若太子有失,必將動搖士氣,陷于被動。”
曹操眨眨眼睛,收回目光,微微頜首,輕聲嘆息。“仲治所言甚是,孫策雖未動,氣勢已逼人。山雨欲來,大廈將傾,一不小心便是萬劫不復,可不慎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