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開了一次軍議,并將結束上報給江北大營的孫策,孫策坐著樓船親臨戰陣,下令麋芳、朱桓、婁圭開始進攻。朱桓、婁圭指揮所部將士駛入小城兩側的江面,將小城三面圍住,孫觀攻其左,潘華攻其右,孫權、賈逵作為攻城主力,從正面進攻。朱桓、婁圭率領親衛營,隨時準備策應。
在晨曦中,八艘樓船將小城三面圍住,十六臺拋石機開始齊射,長長的梢桿輪番起落,將一團團鐵丸拋在天空,砸向小城。小城被砸得煙塵大起,尤其是作為主攻目標的北門,在第一個波次的打擊中,城樓就被摧毀,消失在沖天的煙塵之中。
伴隨著拋石機的攻擊,船上的強弩也開始集射,進一步大量殺傷。
拋石機和強弩的威力都很大,即使城池位于小山之上,高度差嚴重影響了打擊力,仍然不是人的血肉之軀可以抵擋的。目睹了同伴的慘狀后,沈彌麾下的將士不約而同的放棄了守城的念頭,躲到了城墻之下。
這時候,只有厚實的城墻能給他們一點安全感,連城垛都不行。
沈彌也不例外。他以守城門為名義,早早地帶著親衛部曲躲進了城門洞中,聽著城墻被鐵丸砸得一聲聲悶響,聽著城上的士卒一聲聲慘叫,他的神情顯然格外平靜,甚至還有一絲自嘲。
一刻鐘后,拋石機、強弩停止了集射,吳軍步卒從三面發起攻擊,孫權在數十親衛的嚴密保護下,身先士卒,沖向山坡上的城門。
江中的樓船上,孫策看著遠處喧囂的戰場,咂了咂嘴。
“這可都是錢啊。”
沮授、郭嘉相視而笑。他們何嘗不知道,為了拿下這座小城,吳軍付出的代價有多么大。將士的傷亡或許不會太大如果沈彌沒有死戰之心的話但數千顆鐵丸、數萬枝弩箭可都是成本。
鐵丸或許還可以回收大部分,弩箭的消耗卻無法避免,箭頭射中石塊筑城的城墻后,大部分都會折損,不是箭頭破裂就是箭桿受傷,必須回爐重鑄才有再用。
吳軍強大的戰斗力不僅來自訓練,更是來自制作精良的軍械,這些都需要錢。
為了這么一個小城,花費這么大的代價,是不是值得,每個人心里都有一筆賬。對于孫策來說,攻這個城還有另外一層意義,不管他愿不愿意,孫權算是履行了他的諾言,首戰立功。
除非他死在冷箭之下,或者失足落江。
這種可能性太小了,幾乎可以不用考慮。孫策也不希望出現這樣的情況,所以孫權身邊的親衛都是精挑細選的精銳,裝備精良,保護將領的經驗也非常豐富。除非孫權被從天而降的石頭砸死,否則陣亡的可能性極低。
孫權立功之后怎么辦?這是孫策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這時,前方戰場上響起了激昂的得勝鼓。孫策等人舉目望去,見城頭的蜀軍戰旗被扯下,吳軍的戰旗升起,城頭將士歡聲雷地。
沒過多久,一艘快船駛入中軍,來到樓船之下,向孫策匯報。
孫權先登,生俘沈彌。
聽了捷報,孫策回頭和沮授、郭嘉交換了一個眼神,笑道:“這沈彌居然沒死,真是命大。”
郭嘉搖著羽扇,哈哈一笑。“他本就是個惜命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