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都不說話,大帳里的氣氛變得有些古怪。吳奮最先反應過來,抬起頭,見孫權、廖立都看著自己,一個眼神緊張卻故作鎮靜,一個似笑非笑,高深莫測,不禁嚇了一跳。
“哦……”他想起廖立的問題,連忙說道:“先生客氣了。軍中文書,無非那幾個規矩,一說就明白了,哪里談得上指點。”
廖立笑笑。“依司馬之見,如何評價這場戰事的得失為宜?”
“這個……”吳奮這才明白了廖立請教的真正含義,也不知道說什么才好。
在此之前,他是中軍將領,屬長樂衛尉,任務就是保護姑母吳太后。這次孫權出征,吳太后特別撥了五百部曲保護孫權,指定他來指揮。對前線作戰,他沒有經驗,就算讓他自己寫,也是孫權擬定原則,不需要問他的意見。
不該問的卻要問,自然是有些話不能說。
比如寇英情急之下的那幾句反駁。
雖然沒有實戰經驗,吳奮畢竟也看過不少戰紀,參加過不少軍議。父親吳景居家時也常說些戰場經歷,尤其是孫權當年在交州的事。一提到這些事,吳景就嘆息,說孫權與孫堅、孫策相比,臨陣反應太慢,捕捉戰機的能力不足,在孫氏子弟中算是個異類。
今天的水戰完美的驗證了這一點。如果孫權及時派出增援,李異、謝旌至少要抓住一個,甚至是兩個都跑不掉。在蜀軍投入大量生力軍,又使用了火攻戰術時,手中至少還有六艘斗艦可以派出的孫權居然什么也沒做,就看著力戰大半個時辰的寇英等人迎戰李異。
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
或許陛下不讓他領兵是對的,他就不可能像孫翊、孫尚香那樣成為一個真正的名將。
在孫權殷切的目光注視下,吳奮最終沒敢把真實的想法說出來。
“誠如先生所說,雖然不夠盡善盡美,畢竟以少勝多,還是勝績。”
孫權暗自吁了一口氣,一本正經的嘆息道:“可是畢竟未能全勝,元興以為問題出在什么地方?”
吳奮很無奈。“當是兵力不足,不能放手一擊。”
孫權心滿意足,連連點頭。
“廖立。”孫策笑了一聲,將軍報輕輕地丟在案上。
“陛下知道此人?”沮授好奇地問了一聲。
“聽說過。”孫策擺擺手,沒有繼續討論這個話題。“公與意下如何,是增兵,還是親征?”
曹操親自進駐巫縣,與孫權對峙,雙方兵力懸殊。一場水戰,孫權雖然取勝,卻未竟全功,讓李異、謝旌都跑了。孫權上書請罪,請求另派大將,或者親征。
請罪只是謙虛,另派大將也是客氣,真要派人去接替孫權,孫權恐怕要哭得背過氣去。
沮授撫著胡須,笑了兩聲。“陛下,臣倒是覺得,這未嘗不是一個機會。在巫縣決戰,總比在魚復于我有利。從軍情處得到的消息來看,我軍的樓船通過瞿塘峽的可能性幾乎沒有。攻擊魚復時若想發揮拋石機的威力,只有臨時建造,或者由上游運來。”
孫策目光微閃,坐了起來。“公與是說,將曹操拖在巫縣,先抄了他的后路?”
沮授點點頭。
孫策眉梢輕揚,手指在案上輕叩了兩下,笑出聲來。“這倒也是個辦法。只是成與不成,卻不由我們說了算,曹操想走就走,我們也攔不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