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疆拓土、執掌軍州,短期內是不必想了。但在李潼的構思中,如果能夠捱過武周革命這一段關鍵時期,未來還是應該要有意識結好一部分禁軍將士。
唐朝是宮變多發的朝代,另一個三郎李隆基自己就參與、策劃數次之多。如果有機會的話,李潼也想試試這種刺激的活動,當然還是要等客觀條件成熟,不能跟他老子李賢栽在一個坑里。
這么一想,有意培養一下李守禮這個大寶貝的個人武力值,也是有必要的。更何況李守禮已經有了底子,有沒有在蜀中唐門培訓過不重要,一顆好苗子未必不能培養成小李飛刀。
未來如果能夠捱到神龍政變那一時期,李潼不介意搶了叔叔、堂弟們的戲去兵諫武則天,奶奶你退休回宮玩面首去吧,否則給你一飛刀嘗嘗!
這種狂野思緒在腦海里翻騰著,倒是大大化解了李潼內心的苦悶。可見人還是要懂得自我開解,舔到最后,應有盡有,眼下應該還是要老老實實做個孝子賢孫,向四叔李旦學習!
“這么淺顯的義理,還有臉說不懂!”
小李飛刀他媽一聲斷喝,打斷了李潼的思緒,看看自己紙面上也已經拼湊出千數言,李潼自覺已經夠數,便起身行出,恭恭敬敬將這策文擺在房氏案頭。
房氏還沒有看策文內容,但看那端正筆跡,臉色已經大為好轉,用略顯沙啞的語調溫和道:“三郎勞神,快回去歇一歇,不要太累。”
“是啊,阿耶早年就說繁文久浸是為蠢學,于人無益。三郎你太累了,快來同我對練一會兒,舒展筋骨……”
李守禮也連忙起身,順勢攀在李潼身側,說話間就要拉他往外走。
“你坐下!”
房氏抬手拍在案面,臉色氣得通紅。
李守禮見狀,忙不迭萎頓席中,不敢再說話。他是有些頑皮,但也真的孝順,可見本質并不壞,大有雕琢余地。
李潼好不容易應付過今天的作業,自然沒有興趣留下來體驗回味學海無涯的絕望,失禮告退。只是在離開之際,房氏又吩咐在書卷中揀出幾卷《藝文類聚》《文心雕龍》等書籍,并轉告是上官才人特意派人送來供他益學。
聽到這話,李潼自然想到上官婉兒前次拜訪,不免一樂。他是不知上陽宮事情,但通過這一樁小事也意識到上官婉兒大概是已經認可了他的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