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李仙宗一板一眼的解釋,李潼又是忍不住莞爾。
人所不了解的事情,慣以神異論之,這種現象,古今皆同。
像李潼后世常聽人講什么科學的盡頭是神學,這話正確與否且不論,畢竟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站在已知世界規律的盡頭,面前還是無盡的未知,發出怎樣的感慨都不奇怪。
但要是科學的起跑線跑出去沒兩步,就開始熱衷討論盡頭的神學,感覺總是有點怪異。
李淳風那《推背圖》神不神異,李潼了解不多,不敢輕作評論。但即便拋開這些神異,其人于天文歷法、術數算經并文史方面造詣匪淺,貢獻頗大,這也的確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王府諸眾特別是李守禮那夸張忘形的模樣,大概李仙宗也常常遭遇,所以張嘴便解釋家傳歷法、術數之學并不等同神仙方術。且其祖、父并為太史令,是有著立足實際的家學傳承,并不是夸言玄異、賣弄神奇的門風。
但就算李仙宗已經直言解釋,想想效果應該不大。畢竟他祖父仍是以方術知名,天文、歷法之類的學問,對于普通人而言還是難以理解:昊天有大道,能以人眼觀之而作解讀,不是神仙方法又是什么?
甚至就連李潼,老實說都想舉手摸摸李仙宗沾一下仙氣,興許就能祛病避禍,就算沒效果也沒啥損失,倒能得個心安。
因為李仙宗的到來,王府特意準備了一場宴會迎接。與會者除了三王并一眾府佐之外,坊間一些權門鄰居也都派人前來,甚至神都城池內外道觀都派人入王府探望。
武后臨朝,雖然大力扶植沙門,但是道教作為李唐國教也長達幾十年之久,可謂根深蒂固,于民間影響力仍是極大。
像是神都城內規模最大的宏道觀,地在天街東側修文坊,占盡一坊之地,原是李潼一家舊宅的雍王邸。舊年其亡父李賢立為太子,便將舊宅捐為道觀,到如今仍是神都道場之冠,著名的道士如潘師正、郭崇真等人都曾在此布道,甚至就連李仙宗道籍都寄于此。
此前三王出閣,于民間引起的波瀾尚小,可是隨著神皇特授李仙宗入為雍王府長史,在宗教界也引起了不小的轟動。恰好時近端午,便有宏道觀道官登門主動要為雍王做些祈禳儀式。
且不論玄異與否,李潼其實不太樂意跟宗教人士有什么深入接觸。除了容易滋生厭勝鬼祟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太費錢。
比如這一次宏道觀道官登門,反應最激烈還屬太妃房氏,直接捐施錦緞近千匹,求為先王厚積陰福。且不說這些祈禳儀式效果如何,反正這個財是實打實的破了。
李潼防得住兄弟敗家,沒防住娘娘燒錢,心里很不爽,還得笑著吩咐家仆將這些錦緞財貨碼上車,送去宏道觀。
看到賬面上財貨少了一大截,李潼不免惡意猜度,他奶奶之所以將李仙宗這個宗教人士派來他家,大概就是存念要用這些宗教儀軌消耗掉他家小金庫,防著他積攢錢糧、招兵買馬。
除了這些噱念以外,李潼大約也把握到他奶奶對于他們兄弟坊居一事的態度了。像他腆著臉請王賀旺擔任王府長史,希望能借一借鳳閣虎皮嚇唬人,這在他奶奶那里是不可以的。
武則天以李仙宗取代王賀旺,基本上也算給他們三王劃定了一個日常交誼的范疇:“老老實實搞點方外養生,安心茍著,不要貿貿然沖進時局里來給我添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