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郎元行沖,是天皇寵臣、營建東都的韋機外孫,本身也是一位學術大能。
著作郎劉光業,這是一個負面人物,唐書酷吏傳排名第一,還要在周興、來俊臣等人前面,主要事跡就是殺嶺南流人,一日之內屠戮九百余。
不過現在的劉光業還看不出酷吏的暴戾一面,李嶠對其也是比較鄭重的介紹一下,二者可以算是同期入仕,在李嶠擔任畿尉期間并以文采著稱。
李潼也認真打量這劉光業幾眼,心里倒生出幾分自身已經在引導歷史進程的奇異感覺。天授年間,武后遣六道使殺嶺南流人,始作俑者乃是早前剛被干掉的合宮主簿傅游藝。
如今傅游藝已經死了,這個劉光業還能不能夠完成其酷吏行徑還在兩可。但也不排除他奶奶就是不放心那些嶺南流人,或會有別的人做出建言。
李潼自己倒是跟嶺南那些流人沒啥交情,但同情之心人皆有之,本著達則兼濟天下,防患于未然,盡管這個劉光業對他態度還不錯,甚至還隱隱透出幾分熱切阿諛,但他心里已經在思忖之后要不要給這劉光業穿一下小鞋。
這也不算是斷人前程,畢竟這個劉光業也沒啥光輝形象流傳于后,憑其殘殺行為求幸一時,但卻遺禍子孫,等到他們李家人重新上臺,搞清算的時候被列為酷吏第一,重點清算的對象,可以說是終唐一代全無前程,家族氣運可謂是透支到了極點。
麟臺人事構架,共有大監一人、少監一人,當然現在還要加上李潼這個員外少監,另有丞一人,麟臺郎四人,校書郎八人,正字四人。這只是流內在品的官員,正字之下還有主事、令史、書令史等等流外佐吏共上百人之多。
除了這些麟臺本署官員之外,麟臺原本還下轄太史、著作兩局。
太史局主司天文歷法并玄象器物,唐代著名的玄門家族李淳風一家,便因祖孫三代俱都擔任太史令而為人稱夸。
李潼王府長史李仙宗,本來是擔任麟臺校書郎兼任太史局司歷,原本按照正常的人生軌跡,將會循此家學方伎而擔任太史令,不過現在其家三代太史令的美名還能否實現,李潼也不敢篤定。
不過太史局早在光宅年間便更名為渾天監,這么霸氣的名字不是尋常人能夠掌控的,所以已經被拆分出麟臺外,成為獨立的事業單位。
所以現在的麟臺除了本署事務之外,只轄著作局一局。但就連這一局的職事,其實也早已經大打折扣。
“國朝肇始,著作局原本還領史館,著史、司天一省領之,所謂清要,名副其實。”
沈君諒這個大監也實在是閑得慌,等到李潼見過麟臺一眾官佐后落座直堂,他竟然也坐了下來,向少王講述麟臺淵源并歷遷。
李潼聽到這里,也忍不住點了點頭,國亡而史成,信史傳統傳承數千年之久,這是用時間與歷代史官苦心所營造起來的偉業,講到信史傳統,這是任何一個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都為之驕傲的事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