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拋開道德品格不談,周興這個酷吏對武則天的忠心也是沒得說。哪怕被貶責出都,仍然念念不忘的專注于本職工作,還想發揮余熱。這一份忠勤,也實在難得,只是沒有用在正途上。
隨著細覽下去,李潼神情變得凝重起來。周興不愧是經驗豐富的老酷吏,卷中所記錄的一些構陷思路俱都詳實具體,羅列許多朝野名流,眼下雖然只是白紙黑字的空文,可若真實施起來的話,可以想見必然又是一片血雨腥風。
比如這當中就有一條有關燕國公黑齒常之,其中分析許多要將黑齒常之構陷入刑的理由。
比如韋待價西征兵敗,使得西域方面軍力大大虧空,黑齒常之所掌握的河朔大軍已經是邊軍中最重要的軍事力量,一旦黑齒常之與中樞重臣有所勾結,將有著議鼎輕重的危機。
又言黑齒常之本是百濟蕃將,其心跡未卜,如今突厥亂在漠北,吐蕃弄戈西域,諸方不靖,再將黑齒常之這樣的蕃將置于北面典軍,也是不妥。
如此諸類,可謂是將陰謀論發揮到了極致,似乎不殺黑齒常之,國業都將危在旦夕。
而在這卷宗里,也細列了如何構陷黑齒常之的思路,甚至于周興就打算在途徑河源軍駐地的時候,要在那里搞一點黑齒常之的黑材料。畢竟黑齒常之在北抗突厥之前,一直是擔任河源軍主將負責抵御吐蕃。
除了黑齒常之外,還有許多朝廷重臣都在周興的謀劃中。李潼在看完后,心中也覺發毛,暗暗慶幸搞掉周興的確是一個正確的決定。
別的不說,黑齒常之已經是當下首屈一指的名將,卻仍逃不過算計,這一類酷吏在興造冤案的時候,根本就不考慮大局安否。
雖然周興羅列諸多陰謀論的理由,但對熟知后事的李潼而言,這自然都是胡扯。但有一條能夠成立,歷史上的黑齒常之也不會那么輕松就被解決掉,甚至還未入刑,自己就上吊自殺了。
不過陰謀論從來不乏市場,特別武則天眼下滿心的代唐履極,凡有一點隱患風險都要杜絕。就算現在已經干掉了周興,李潼也不能確定黑齒常之能否保住性命。
后世唐家雖然復辟,但皇帝們也都是武則天的兒孫,對于酷吏的作用自然加以渲染放大,對武則天稍作撇清。
但事實上這些酷吏也只是工具而已,講到對政治局勢的沖擊與破壞,言與武則天三七開都勉強。他們為了求寵而濫施刑獄、累及無辜是真,但追本溯源,還是武則天的授意。
如狄仁杰、魏元忠那樣確還有用的人,能夠被神皇記在心里,哪怕已經押到刑場也能保住性命,可是其他人則沒有了這種運氣。
翻閱完這些卷宗后,李潼心情也頗為復雜,只在心里盼望沒有了周興這個直接的誘因之后,如黑齒常之這樣的人后路得有改善。
眼下的他也實在不夠能量躍上前臺去保住什么人,真要急于表態,反而有可能讓形勢變得更嚴峻。一如當年他四叔李旦發聲要保下劉祎之,反而促成了劉祎之的死亡。李潼真要這么做,更大幾率是將自己也搭進去。
收起這些卷宗后,李潼又對田大生說道:“田翁且安在邸中休養幾日,待到養足精神,還有事務托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