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一場不倫不類的典禮,除了場面盛大,其實乏善可陳。典禮持續三日,第一天神皇受經,第二天高僧講經,第三天則是將經書分授天下各名州法剎進行收藏。
龍門禮成之后,群臣再奉神皇圣駕返回皇宮,又于明堂舉行大酺,犒賞群臣。而在這一場大酺中,李潼又是風頭大出,原因是他又升官了,散階驟升三級,被授為從三品銀青光祿大夫。
散階雖然沒有實權,但卻能夠標定品秩,換言之,即便不論本身的爵位,李潼如今也赫然已是紫裝大佬!
四月出閣,七月授散,到了十月,散職已經達到三品,盡管李潼不太在意這些,可是當接到這一份詔令的時候,頭腦也是暈乎乎的,就問還有誰?
不過這股興奮也并沒有持續太久,一想到薛懷義那家伙不過帶領大軍去塞上郊游了一圈,回來便成了二品輔國大將軍,李潼這升官速度似乎也沒啥好得意的。
除此之外,大酺后又公布一樁大事,那就是繼續改元,以下個月也就是十一月,為載初元年正月,十二月為臘月,正式使用周正。同時以武承嗣為首群臣再請上尊號金輪,金輪圣母神皇,時局再次向前推進了一大步。
不過這一切都與李潼無關了,因為在大酺禮日之后,他請求前往乾陵結廬守孝的奏書被正式批準,紫袍還沒熱乎兩天就要脫下來開始服喪。
這件事也讓世道諸眾多有驚奇,雖在情理之中卻大出意料之外。特別朝中有些人已經準備彈劾少王在龍門典禮中亂班悖禮,不宜再主持禮書編修,得知此事后,可謂是閃到了老腰。
對于這些雜言紛爭,李潼并不關心,只是專注于安排離都事宜。
這一次前往乾陵服喪,他不準備帶上太多府員,畢竟就算到了長安,服喪期間也要簡居為主,而且必要的監視是少不了的,身邊有劉幽求這一心腹聽用就足夠了。
這也是他此前為府員們各謀前程的原因之一,人情牽扯未必需要朝夕相對,這些人離府后各自經營,未來服喪結束,也會成為他重回時局的助力之一。
諸多瑣細不談,接下來還有一樁事是要參加他姑姑太平公主的婚禮,這也是李潼準備離都之前最后搞一場文抄驚艷,卻沒想到武家人不給他表現的機會,生生將婚禮拖延到了明年一月,這讓李潼很是不滿,老子回來再收拾你們!
不過話說回來,他姑姑太平公主可謂是他眼下在神都最靠譜的盟友,未來選擇合適的機會重歸時局,肯定也要仰力許多。
李潼本來是想將韋團兒稍作引見托付,但想了想還是作罷,只是通過楊思勖向老太監楊沖將這一層呼應稍作吐露,楊沖人老成精,思謀肯定較韋團兒那個傻白甜縝密得多,彼此若能達成什么呼應,倒能產生不少妙用。
十一月中,故雍王李賢靈柩抵達長安,李潼他們一家也無作停留,拜別神皇、謝恩之后便往西京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