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這一份名單,李潼第一感覺便是江南人大站隊。整個名單有十幾人,但除了蘇味道等寥寥幾個之外,剩下的幾乎都是出身江南名族,包括歐陽通在內。
雖然說眼下國朝一統,已經沒了那么嚴重的南北分別。如歐陽通雖然出身南陳舊族,但父子幾代俱為在朝名臣,安家于北方,與江南人也沒有多大的牽扯。
但影響再小,終歸還是有的。隋唐之世仍不同于宋明以后官僚職業化,在朝官員的本身社會身份仍然能產生不小的作用。一者自然是繼承前朝舊弊,二者科舉選才的制度雖然得以確立,但仍然沒有完全取代門蔭,甚至在中唐以前,門蔭仍然是主流的取士方式之一。
隋唐之際,統治精度仍然下沉不夠,地方上的大族影響力還是非常頑強。所以,如何治理名族也是關乎國策變化的一項內容。
如此一份名單,李潼倒是能夠看出姚璹對他是真的很用心,甚至連自己的親兒子都塞進來,畢竟都唇亡齒寒了。
當然姚璹南人出身,選用也主要集中在江南人群體中,但并不意味著這份名單質量就差。王方慶自不必說,歷任內外,眼下雖然是在麟臺病坊就職,但講到資歷也已經足堪拜相,只是仍然欠缺一些機緣。
至于陸元方父子,同樣是父子兩代為相的江南名族,陸景初又名陸象先,是原本歷史上被睿宗李旦賜名。
雖然其他幾個名字有些陌生,但按照李潼所知這幾人的標準衡量,想必也是一時優選。
總之,李潼自己對這份名單是非常滿意的,甚至覺得按照這名單來看,自己被封作吳王似乎更加名副其實。由此也看出江南人在如今的朝中,的確是乏于表達,否則也不會扎堆進入到自己王府中來。
這些人既然愿意進來,李潼的價值也就體現出來。以前這些人是散在各處,可是現在,武則天只要搞定李潼這個代王,這些人就會間接的控制起來,于時局中發揮出更大的影響。
不過一水的江南人也實在是太扎眼,并不符合李潼多元化發展的思路,想了想之后,他又另拿紙來添上了他大表哥房融與原王府故員桓彥范。
筆還沒有放下,突然又想起一個人來,于是又將姚元崇的名字端端正正的寫上了。雖然姚元崇祖籍也是江南,但為了他,李潼不在乎這點小節。
而且姚元崇本身便是以他新爸爸孝敬皇帝挽郎的身份入仕,有這一層關系,當然要更加親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