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化坊鄭氏宅邸,自納吉之日后便門庭若市,一直熱鬧喧嘩。但在這喧嘩之下,卻也有一份人情的困擾。
中堂別廳里,鄭融坐在席中,看著自家子弟逐一檢查那些賓客來賀所奉送的禮貨箱籠,一些禮貨簡單的抄錄簿上,但若是送禮過于厚重奢華,則就封存起來,此時對案墻邊已經擺滿了大大小小加以封存的箱籠。
不多久,鄭融長子鄭浮丘與鄭杲一同走進房間里。
鄭浮丘沒有入坐,站在父親席前垂首道:“阿耶,宅業已經選好,位在洛南興教坊,一進三畝的庭宅,是我國子舊友故業,年前得授,將要遠游,知我家要在畿內訪買宅業……”
鄭融聞言后便點點頭,又問道:“比擬市價多少?”
“近年畿內居戶激增,宅價也是高漲,若要購得,還差三萬錢。”
聽到兒子的回答,鄭融不免皺眉道:“這么多?”
旁邊的鄭杲聽著父子對話,有些無奈道:“叔父,三娘子得幸代王殿下,本就是咱們合宗大事,帶挈家門。全家人眾都望此,只待叔父一言,捐物捐力,又何必要一味的寒儉、沖淡喜氣?”
鄭融聞言后便微笑道:“這個道理我怎么會不懂,也不敢將此榮幸專據。得幸權貴,禮事鋪陳,甚至就連待禮發嫁,都在族宅。親徒共力,才能作成大喜,且在心中,不作言謝。但這女子生在我家,如今將入別庭,為父為兄,豈能沒有表現,讓她妝奩空空便走入陌生人事之內。”
說話間,他又對鄭浮丘說道:“若你那故友能容短時,鄉中我還藏有一些舊器,即刻著人取來,市中變賣。”
鄭浮丘聞言后便點頭退出,鄭杲見這族叔仍是頑固,嘆息一聲便也告退往前庭去接待賓客。
待到這一批禮貨清點完畢,鄭融吩咐將那些錄入的禮品送入存放妝奩的房間,然后拿起名目便往內宅行去。
房間里,鄭文茵正在伏案寫文,得知父親行入便連忙起身相迎。
鄭融將那禮貨名單遞給女兒,吩咐她收起來,然后便坐在房中望著女兒。
“阿耶有話要說?”
鄭文茵見父親這副模樣,便發問道。
鄭融嘆息一聲,示意女兒近前來坐,說道:“你兄弟外出訪買,將在洛南置下一處三畝的小宅,屆時添入妝奩。文茵,你會不會怪父兄做事寒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