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些客民并非少數,參加長安鬧亂的,統計起來便有七八萬之多,其中主要還都是成年男丁。他們這一個人身后或許就關聯著父母妻兒,那么需要覓求活路的人數便有幾十萬之多。
而且長安城周邊的客民還不僅僅只有參加動亂的這些人,還有相當一部分仍然分散在鄉野之間。一旦土民們大肆驅逐這些客民,他們可不會仔細甄別分辨你究竟有沒有罪,總之滾出我的家園!
但是,整個關內道除了長安這精華的核心地區,還有什么地方能夠收容這么多的客民?他們本就是脫籍之眾,發還原籍,一則不好組織甄別,二則當地州縣也未必肯收。
一旦沒有了活路,沒有了生機,那么長安城這場動亂只是一個開始,未來關內各處肯定會頻頻爆發此類土民與客民的斗爭。
說的現實一點,光腳的不怕穿鞋的,你不讓我活命,那我也不讓你過得安生。這是所有正常人,在走投無路之下都能做出的選擇。
將這些客民們控制在西京周邊,這是保證整個關內穩定的一個前提。如果說他們有什么罪,那就是窮!當然,窮不是不講道理的理由,但起碼也要給這些窮人一個發聲的渠道。
一行人除了明德門后,便繼續往京南的營地行去。如果說城中還有軍士制約,那么城外的土客矛盾就表現的更加尖銳。
許多城中民眾們成群結隊的來到這些亂民營外,不斷的繞營辱罵控訴,若非每個營地外都有數量不少的軍士駐守控制,局勢只怕要失控。
看到這一幕,姚元崇臉色變得更加嚴肅,然而李潼在看了一會兒之后,則笑語道:“關中民風多悍勇,民力可用啊!”
聽到這話,姚元崇忍不住翻個白眼,民風悍勇是悍勇,關鍵現在也沒用到正經地方啊!
一行人入了營地,簡單的繞營巡視一番。這座大營結成蓮花狀,中間一座大營控制著大多數的亂民,大營周圍又分出六個小的營區,其中三個各駐兵一千用以監察控制這些亂民,另外三個則分別安置著經過初步篩選、可以負責一些勞役事務的民眾。
“皇道偉大,無物不覆!說的是天下萬眾萬物,全都要順應王命,一旦有悖王命,就是大罪,就要遭刑!雍王革命,仁恩普施!講的是雍王殿下鋤奸匡正,使天下重歸正道,天下歸正了,小民也要受惠,所以你們雖然犯了法,但雍王殿下卻并不殺你們,而是給你們一個改正的機會……”
營地里,正有軍卒站在臺上宣說道理,臺下則圍坐著眾多衣衫襤褸的民眾,抬頭眼巴巴望著臺上,眸子里不乏希冀。
軍卒講完一遍后,隨手一指臺下一個年輕人,說道:“你來宣講一遍號令。”
“皇道偉大,無物不覆!雍王革命,仁恩普施!”
那個被點名的人站起身來,略顯拘謹的高聲大喊口號。
“不錯、不錯,那剛才講的道理你明白沒有?”
臺上軍士又開口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