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也不能這么說,楊直案不是也說了,當年東宮流放巴州,曾有故衣舊人追從保護?算起來,那位雍王殿下也該知事,應該會記得當年有關中義士不辭辛苦、不畏迫害的追從拱衛!”
眾人七嘴八舌的議論起來,倒不是說他們過于輕信,對楊顯宗這番說辭就全無懷疑。可問題是眼下長安城這形勢,如果這件事是真的,那無疑會對他們故衣社大大的有利。
他們雖然不曾見過那位雍王殿下,但對那位殿下的權勢也都有深刻體會。如果彼此之間的緣分甚至能夠追溯到已故東宮身上,對他們只有好處,沒有害處。
老實說,就連剛才那個徐恭叫囂能夠聯結西京豪門,在場人眾為了社眾前途都不乏動心。那么現在能夠直接跟長安城中權勢無雙的雍王殿下追溯前緣,這自然能夠讓人心更加振奮。
“你等守好門戶,不準閑雜人等靠近!”
聽著眾人議論聲,楊顯宗抬手示意敢戰士們將直堂包圍起來,然后才又望著眾人正色道:“接下來我要說的話,諸位心知,行出此門,切勿輕言!就算你們泄露出去,引禍于身,不要牽連了故衣社,我也不會管!”
眾人聽到這話,也都端正姿態,紛紛表示一定不會胡說。
“其實雍王殿下,早知我等社徒!殿下也欣賞咱們捐麻互助的尚義社號,甚至曾經接見幾名社徒并資助物貨。若無雍王殿下這樣的權貴扶助,咱們故衣社又怎么能發展如此壯大?”
講到這里,楊顯宗又深吸一口氣,繼續說道:“咱們故衣社徒也并非享恩不報,這么說罷,此前雍王殿下在神都殺賊,就有咱們社中敢戰士捐身助事!”
“居然還有這種事?”
“雍王真是大才,能敬重草野義氣,咱們當然要舍身為報!”
眾人聽到這話,先是震驚不已,片刻后又紛紛撫掌大笑,既有自豪,又有欣慰。原來他們故衣社并不只有鄉野稱義,本身便已經對社稷有大功!
“這件事,是社內的絕密,切記不要外泄!咱們與雍王殿下約于仁義,但世道之內多有悖于義氣者,或會因此攻訐雍王殿下見重任俠不法,行事逾越禮德經術。”
楊顯宗又繼續叮囑眾人,神情更加嚴肅。
“楊直案請放心,咱們雖然只是鄉野卑才,但也絕非忘恩負義之流。既然與兩代王者仁義相約、前緣深刻,又怎么會因自己的任性去傷害恩主!”
眾人聞言后又紛紛表態,得知故衣社與雍王殿下竟有如此緣分,眉眼之間的彷徨憂慮已經是蕩然無存。
感受到堂內的氣氛變化,楊顯宗與李陽等對望一眼,各自松了一口氣。人有千百念頭,又怎么可能嚴守秘密。故衣社這番根腳緣由,三分真七分假,信者自信,不信的怎么說也不會信。
且不說故衣社這番會面托底,在見過李陽等人后,李潼便又招來姚元崇等員佐,將這一番說辭跟他們講述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