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朝中雖然優待宗室親徒,但也并非全無分別,郇王房的大李相公、小李將軍雙雙封王,尊榮倍享。相對而言,其他宗親便大為遜色,虛榮之外也只是衣食無憂,勢位上則就沒有太顯著的提升。有一些倒霉的諸如郁林郡王李千里,更是被遠貶嶺南,就事于安南都護府。
李承況所入嗣的楚哀王李智云一脈,雖然也是高祖血傳,但幾代傳承下來早已經被邊緣化,哪怕武周一朝酷吏都懶得找麻煩。如果沒有特殊的際遇,再想重獲王爵,幾乎不可能。
看著李承況一臉的感激涕零,太平公主也是忍不住會心一笑。
今年以來,神都城的政治風潮雖然由她挑起,但因為之后她入住上陽宮、與母親起居親近,再加上身為武家婦的身份,也讓她在招撫情勢方面受到了一定的阻礙。
諸如宰相韋承慶,雖然也是由她舉薦,算是出于她的門下。但是隨著神都朝情變幻越來越激烈,韋承慶作為主持一系列舊臣封獎事宜的宰相,身邊所聚人勢漸多,對她就不如以往殷勤,甚至隱隱略有排斥。
類似情況還有就是新興王李晉,其人坊居多年寂寂無名,也是受了太平公主引薦才解褐入仕,步步高升。但在逐漸得勢后便與堂兄李思訓和郕國公姜家往來密切,同樣對太平公主有所疏遠。
類似的經歷,太平公主所感并非一次,可以說從她積極入世開始,就是一個不斷被人拋棄的過程。遠到她那侄子雍王李慎之,以及神都革命中的觀國公楊嘉本等,幾乎都是不同程度借勢于她,但到了一定階段便開始疏遠她。
經歷的多了,太平公主心中自然有一份苦悶乃至于忿情,所以也在努力尋求機會讓自己走上前臺,不再被人當做籌碼與借勢、拋棄的對象。
這一次提拔李承況,一是看重李承況身世清白、沒有太復雜的親誼牽扯,二就是在這提拔的方式中本身就埋下了手段。
這一次給李承況封王,本就是她與兄長李旦商定,未經外朝討論。借著北衙新軍編成給外朝施加的震懾,先斬后奏的搞定此事,也是對宰相們的一次敲打與警告。恩威勢力自出天家,誰想專據私用都是做夢!
這個李承況,也是太平公主向北衙滲透的一個棋子。萬騎擴軍以來,皇帝便不準外人過多染指,哪怕太平公主對萬騎的規模與人事結構都不是很清楚。
但她同樣也有優勢,那就是資財豐厚。特別是雍王將神都飛錢相關交給她負責后,大量關隴勛貴向東遷徙,太平公主所控資財激增、言之富可敵國都不為過。
皇帝有權而無財,太平公主卻財勢兼有,自有一份信心,她這兄長早晚都會求到她的頭上來。北衙擴建的軍事,她無論如何也都要分一杯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