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王孝杰這番幽怨之言,李潼倒覺得有些不好意思起來,只是板起臉來正色說道:“理蕃使職并非隨性虛設,確有順應情勢的需要。吐蕃驕大久矣,往年斗爭頻有、絕使不通,如今雖然漸有緩和,公私往來不斷,但彼此圖計也是俱有深刻。專設一使領管此方人事,之后國務應對才能更加的有的放矢。切不可因為事外其余,便對這一職使有失正視!”
見圣人神態語調變得嚴肅,王孝杰便也連忙端正了態度,低頭說道:“臣舊羈留蕃國,于其情勢頗有通曉,自也深知圣人所以揀臣用此。請圣人放心,臣既受命,自當盡力而為,絕不會受邪情干擾、貽誤本職。”
聽到王孝杰如此表態,李潼才滿意的點點頭,至于那所謂邪情干擾究竟來自哪一方面,自然也不多問,總之就是一場孽緣。
讓王孝杰擔任鴻臚卿并專職負責與吐蕃方面的人事交流,這決定李潼當然不是隨便做出。除了王孝杰曾經做過幾年贊普的干爸爸、與吐蕃人交涉起來頗有心理優勢之外,也在于在朝的大臣們還真沒有幾個如王孝杰這般對吐蕃有著長期身臨其境的深入了解。
接下來大唐要走向對外的開拓,當然不僅僅只是軍事上的攻伐手段,還有就是將貞觀時期盛極一時的對外影響力重新恢復起來。
除了那個天可汗的名譽之外,也在于對付吐蕃這樣的國家,除了戰場上的正面打擊之外,圍繞其周邊所進行的封鎖與孤立同樣極為的重要,甚至外交上的手段能夠直接決定軍事上該要如何針對吐蕃進行打擊。
如今,隴南、川西以及滇南等邊疆地區,都已經在朝廷正式的規劃與策略當中,而還有一個重要的方面需要重視起來,那就是西域。
在入朝之前,王孝杰還曾經擔任過很長一段時間的安西大都護,對西域的胡情同樣是非常的了解。眼下的大唐,尚不足以再繼續增兵西域、展開什么大的軍事計劃,羈縻聯系則就要有所加強。
所以接下來與西域諸邦國之間的交流也要重視起來,這也是李潼選擇王孝杰擔任鴻臚卿的原因之一。
拋開后續一系列的事務規劃暫且不談,稍后王孝杰新官上任,李潼眼下正有一樁事務安排給他,那就是擔任西康女王入宮的禮儀使,并且出面接見來自吐蕃的使者。
“蕃使此來,其意仍在試探,無非想要窺摸清楚朝廷究竟能有幾分精力投入于彼方。借道西康,是其試探核心之計。當然眼下蕃使最關心的,則是青海情勢。大將軍此去接洽,借道西康一事可以談,但對青海噶爾家相關一應問題,全都不必回應。他們如果還要談,那就繼續談下去。如果不愿再談,那就禮送出境。”
此前接著驪山演武一事,在親自與蕃使的交談中,李潼做出了一些將要出兵漠北的暗示與假象,讓吐蕃方面認為大唐眼下沒有足夠力量干涉西疆的情勢變故。
這計策本談不上巧妙,無非是吐蕃國中本就希望大唐國計如此。無論真實情況是不是這樣,吐蕃的這一番內患也已經到了必須要盡快解決的程度。
噶爾家選在這個時間點爭取與大唐進行一些商貿活動,無疑會加劇其國中針對動手的決心,這一行為可以說是飲鴆止渴,就算從大唐獲取到一些物資的援助,也將不會再有時間讓他們休養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