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得選,贊婆是真的不想跟郭元振打交道,這種人心機實在太腹黑,哪怕明知道這件事是對你有利的,但總覺得對方一定會在里面埋下釘子。
郭元振這一次也并沒有讓贊婆失望,在將朝廷意圖了解一番后,便提議說道:“莫離驛地在軍管,仍需匯同海東將主細作討論。至于渴波谷,則就需要雙方同臨彼境認真勘測。倒是海島榷場,即刻便能著手建設。包括此間的物料輸送,都可以通過青海舟船輸送,畢竟眼下鄯州車馬告急,如果想將物料盡數運出,沒有兩三個月的光景很難做到。如今青海冰封尚有月余,只要你處于海西架設碼頭以泊舟船,月前便可通航輸運……”
贊婆聽到這話,眉頭便忍不住微微一皺,鄯州車馬告急?你當老子是瞎的,看不到州城內外那將道路都給完全覆蓋起來的車馬隊伍?張嘴就胡咧咧,你的良心何在?
郭元振的良心究竟在哪里,贊婆自然不清楚,但他知道對方作此構計的險惡想法是什么。眼下青海雖然地在兩方勢力之間,但講到優勢,還是大唐更勝一籌,原因也很簡單,海西沒有船,甚至沒有打造船只的技術。
一旦海西方面打造起了碼頭,那么海東的船便可直接暢行靠岸,至于船上運送的是什么,可就不敢保證了。如果碼頭建立起來,可能晚上自家在伏俟城睡得正濃,唐軍便已經抵達了城外,這跟開門揖盜沒有區別。
可是現在郭元振直接拿貨品運輸的效率來威脅,可供贊婆做出的選擇也不多。要么就回去乖乖架設碼頭,要么就干脆放棄這一批珍貴的補給。人在弱勢中,各種言行往往顯得拙劣,這未必是因為犯蠢,而是因為現實可供做出的選擇實在不多。
贊婆為了保證這一次貿易能夠繼續進行,已經付出了那么多,可謂是開弓沒有回頭箭。可偏偏大唐君臣的刁難卻接踵而來,一步步的誘他深陷其中。若他此刻拒絕了郭元振這一提議,那此前種種付出與讓步無疑就成了一個笑話!
所以贊婆最終也只能答應郭元振的要求,表示返回海西后便即刻建造碼頭。
眼下他唯可安慰自己的,就是青海冰封期即將到來,就算碼頭建造起來,能夠使用的時間也很有限,只要接收到這一批物資,接下來漫長的冰封期也不能帶來什么威脅。
等到來年氣候轉暖消凍,局勢必然會有進一步發展,屆時這碼頭是繼續保留,還是直接拆掉,都可從容計議。
這一問題討論完畢后,海東來人也已抵達,郭元振將贊婆送至赤嶺關口便停了下來,并沒有再繼續跟隨。而在返回河源后,他又將胡酋句貴喚來,笑語說道:“海西即將興建碼頭,關山已經不成阻礙。屆時我會安排你重返海西,彼方遺留人事稍作聯絡,一俟通航,即刻爭渡東來。哪怕抱板入海,海中自有舟船接應,勝過困留海西,與噶爾家同作沉淪。
來日前程如何,俱在此功。因你列我功簿之中,所以我才讓你參與此計,丈夫謀進,不容等閑,此計若能用極,勝過戰場迎刃避矢!”
句貴聞言后自是連連點頭,胸脯拍得砰砰響,表示一定不負府君此番提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