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心堆周邊開闊平坦的地勢在青海只是一個為數不多的特例,更多的地方還是山嶺崎嶇、道路蜿蜒。
在赤水源西南側,有一座峰嶺名為沙棘嶺,這座峰嶺也是赤水源土稱沙棘溝的來源。不同于牛心堆的坡度低緩,沙棘嶺則挺拔奇峻、山勢陡峭。作為夾道赤水源的山嶺一部分,蕃軍同樣于此設置一處烽堡,作為整個牛心堆防線的重要一部分。
此時在沙棘嶺崎嶇狹窄的山腳下,約有兩千名唐軍將士于此奮戰仰攻。不同于平野堅城的攻防戰,沙棘嶺本身高昂的山勢便是一處絕佳的防御,雖然也有牧人野獸踩踏出來的小徑,但卻蜿蜒如羊腸一般,一些狹窄之處甚至只容單腳跳行。
唐軍沒有選擇大舉進攻地勢相對平坦的牛心堆,而是攻打沙棘嶺,這不免讓防守沙棘嶺的蕃軍措手不及。常情以論,此處絕不是首選的進攻地點,因此蕃軍于此布置的守卒并不多,僅有五百余眾。
但是由于依托這山勢,哪怕敵眾我寡,在經過短暫的慌亂后,烽堡中的蕃軍還是有條不紊的組織起了防守反擊,士卒們依托烽堡,引弓便向下狙射。
這樣的地勢下,唐軍雖然來勢洶洶,但進攻卻嚴重的受到了地形的制約,將士們或沿山徑、或憑著鉤索攀巖,而上方的箭矢卻如驟雨冰雹一般砸落下來,不斷的有士卒中箭跌落下來。
山腳下,一身輕甲的李祎一邊組織維持攻勢,一邊喝令搶救傷亡。這世上如果有什么令人感到絕望的戰斗,無疑就是眼前這一種,唐軍將士們盡管勇猛有加,但卻連敵人的衣角都觸摸不到,便紛紛死在了進攻的途中。
“稟校尉,亡數已有三百……”
令卒入前稟告,語調已有幾分顫音。這些明明能夠以一當十的軍中悍卒們,卻在蕃軍兇猛的反擊下全無招架之力。
李祎聞言后喉結微微一顫,鼻端發出沉悶的哼聲,眸中已經隱有血絲。接受這個任務并實地考察后,他便自知任務的艱巨,但既然接過了軍令,那便一定要完成。
幾輪攻勢進行下來,唐軍始終不能在山腰處設立起穩定的進攻據點,傷亡數字卻仍在增長著,終于有兵長忍不住入前顫聲道:“校尉,山勢險惡,實在是……”
“大軍饑渴如火,此間自我以下,奪堡亦或身死,并無三種!”
進攻這樣的險地,技巧之類都是其次,唯有那股一往無前的氣勢支撐,若氣勢不再,則一切休提。
隨著幾輪猛烈的進攻,烽堡上的箭矢反擊漸漸轉弱,蕃軍雖然占據著絕對的地利優勢,但體力與器械的消耗對他們來說仍是一大制約。
察覺到蕃軍反擊勢弱,不需李祎再作勒令,諸將士們便又組織起了一輪更加猛烈的進攻,數人肩扛頭頂厚重的大盾,終于抵達山腰三分之一處,用身體將大盾牢牢支起,艱難的卡在兩塊凸出的巖石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