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現在就得給你們騰地方?
李潼迎上王方慶那有些不悅的眼神,心里已經決定兒子齒胄入學的時候,要把奉給國子監的束脩之禮折半了。你們這才剛見面就金風玉露一相逢,老子在自家殿堂喝口茶還得看你們臉色?原來我才是多余的!
且不說圣人心中的酸澀腹誹,隨著磬聲響起、宣告著考試還有一刻鐘結束,李道奴終于將筆放在了筆架上,并起身退出了考席,站在席案外向主考的王方慶作禮告退。
王方慶連忙起身還禮,緩步行至考案旁站立片刻,待見墨跡已經完全風干,這才將幾紙考卷拿取起來,待得圣人點頭示意后,便返回所案,與在場諸學士們傳案批閱起來。
區區童子通經考試,題對都是淺顯直白,但眾人卻批閱了足足小半個時辰,才開始各自伏案寫下評語,之后諸評語匯總王方慶案頭,他又逐一細覽一番。
看眾人如此鄭重其事的樣子,李潼甚至懷疑是不是他家這大小子偷看了他藏在秘閣的詩文名篇并盜寫出來。終于在父子倆都等得有點望眼欲穿的時候,王方慶才離開案席,將評語呈送上來。
“殿下書法見功,文理周謹,引述得體,申義中正,臣等臨案審細,俱以為可判通經!”
聽到王方慶作此總結,侍立在御案一側的李道奴忍不住便眉開眼笑,望向阿耶的眼神也充滿了渴望夸獎的期待。
李潼則只是微微一笑,接過那考卷并群臣點評略作翻覽,雖然王方慶的評價全是正面的贊揚,但在真正落筆點評的時候,卷中出現的一些錯漏疏忽也都被圈注出來。
他對此也不作掩飾,直接在案上推到兒子面前,正色說道:“學有恒深,尚非童子簡略所能盡涉,王祭酒并諸學士嘉言助學,是恐損你輕薄好學之心,不可因此矜慢、懈怠進益。”
李道奴就案垂首看了看學士們所標注的考卷,臉上笑容也收斂起來,心里的確生出幾分挫敗感,連忙在案左俯首作拜道:“臣必銘記圣人教誨,不負諸學士釋惑傳道之惠!”
一場通經試自此算是完成,這會兒天色也已經大亮、日上三竿。
諸學士各自歸席,李潼則抬手召來中書侍郎李嶠并宗正卿、同王李光順,在殿中為皇子李道奴擬定學名李徹、表字高遠,并冊封為雍王、享邑一千戶,并著門下省為雍王選配員佐建府。
同時雍王李徹將代表圣人前往國子監、參加并主持今春貢舉人釋奠禮,雍王入學的齒胄禮同日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