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先生看來對我們五鈴非常關注啊!不知道剛才的這個問題,你有沒有什么破解的良方!”這位周主管,突然話頭一轉,又把問題拋回給了沈毅。
“破解說不上,這么宏偉的命題,遠不是我一個小人物能夠解決的!但我非常愿意談談我個人對五鈴的看法!
五鈴所面臨的問題,其實同樣也是整個中國汽車工業自主品牌正在遭遇的困境。我們用技術換市場,從無到有花了三十年時間,建立了龐大的汽車產業鏈。
但日系、德系、美系的各大汽車品牌,也同樣借著這三十年的時間,在中國市場深深扎下了根!現在,我們想要吹響反攻的號角,依靠自主品牌重新搶回市場占有率,又談何容易?
更何況,許多人一提到國內品牌與國際品牌競爭,首先想到的方法就是打價格戰,用物美價廉來贏得消費者的芳心!
這個法寶在電視機、空調等家電領域,的確取得了奇效。但汽車和家電不一樣,一臺普通的電視機或者空調,也就幾千塊錢,所以大家是把它們當做日常耐用消費品進行看待!
但一臺轎車的售價卻是動輒十幾萬,甚至幾十上百萬。所以長期以來,國人買車很大程度上是當做面子、排場的一種奢侈品消費,而不是像美國人那樣當做四個輪子的代步工具!
所以大部分美國人第一輛車都是二手車,而國內二手車市場卻遠沒有新車市場發展的那么迅猛,這種情況直到最近幾年才出現一定的改觀!
買日常耐用品,我們往往會首先關注它的性能怎么樣!但買奢侈品則常常先看顏值,所以那些外形漂亮大氣、內部空間大的車型,往往最受國人歡迎!
以至于像寶馬、奔馳等汽車廠商,為了迎合我們的消費習慣,許多車型都特意在中國市場推出了獨有的長軸距版本!
我們再說回到五菱公司,我個人認為它過去這二十年的經營策略,堪稱是教科書級別的優秀!當我們的技術實力和品牌美譽度,無法支持我們在轎車這種‘奢侈品’上和國際大牌競爭時,不如另辟蹊徑,從面包車做起!
《福布斯》雜志2009年曾刊登過一篇贊美五菱集團的文章,叫做《地球上最重要的一輛車》。文章中把五鈴之光與美國60年代非常流行的嬉皮車——大眾T1放在了一起比較。
但兩者除了外形有些相似,精神內核卻是南轅北轍!大眾T1是美國六十年代嬉皮士運動的代表性標志,所以更有一個綽號叫做‘嬉皮車’。
而嬉皮士運動是美國陷入越戰泥潭后,處于社會迷茫中的大量青年,對于主流價值觀的一種激烈反叛!它宣揚的是一種自我頹廢、自我放/蕩的負能量價值觀,以至于現在的美國媒體,依舊把六十年代稱作為美國最失落的十年!
而面包車在國內興起,最早始于改革開放之初的八十年代。天/津汽車制造廠在1984年,從RB大發公司引入技術,生產了國內第一批微型廂式車。
從面包車在中國街頭面世的第一天起,它就被當做了既能拉貨又能載人的多功能工具車來使用!
而如果你去翻閱美國歷年的汽車銷量排行榜,會發現皮卡長年占據了北美汽車市場很大的一塊份額。特別是在南部和中西部的農業州,皮卡的銷量絲毫不遜色于轎車。
但在中國,皮卡的銷量簡直慘不忍睹,因為它能干的活,都被更便宜的面包車給搶完了!
其貌不揚的面包車,就像無數普普通通的中國人,用自己的勤勞堅忍,一點點地改變了命運,最終飛速奔馳在通往美好生活的康莊大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