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常說巨頭公司最擅長大魚吃小魚,小公司即使手里有絕佳的創意,還沒等你開始收獲果實,巨頭們已經把一道選擇題擺在了你的面前:被模仿OR被收購?
如果你愿意拿一筆錢把公司賣掉,那自然是皆大歡喜。但如果你比較固執,那么巨頭們會拿錢砸出一個和你類似的產品,最后通過更大的體量優勢來把你壓垮。
比如當初偷菜風靡互聯網時,騰訊的QQ農場硬是能后來者居上,把開心農場打得落花流水。
巨頭們旗下都有專門的投資平臺來負責股權并購以及戰略布局,比如騰訊旗下著名的產業共贏基金。
這個基金成立于2011年,2014年時有數據披露顯示,騰訊在短短3年之內,就通過這個平臺投資了200多個項目,累計投入資金超過100億,其中影響最大的兩筆投資正是去年入股大眾點評網和京東商城。
而騰訊的最大對手阿里,成立投資部門的時間還要更早一些。阿里資本創辦于2008年,它直接隸屬于阿里集團的戰略投資部。
我們聽到阿里收購了優酷、控股了餓了么等等行動,基本上都是通過阿里資本來完成的。但是這次來武/漢與鯊魚公司接觸的卻不是阿里資本,而是阿里系的另一家著名投資公司——云峰基金。
云峰基金名字的由來,是由當初兩位創始人的名字中,各拿了一個字組成的。“云”自然就是大家的馬爸爸了,而“峰”這來自于另一位創業家虞峰。
我們在寫字樓、商場的電梯口,經常能看到不停播放廣告的液晶顯示屏。這門生意在國內基本上,由一家叫做分眾傳媒的上市公司所壟斷。
但在分眾傳媒發展的早期,它實際上還有一個勢均力敵的競爭對手叫做聚眾傳媒。而聚眾傳媒的創始人就是虞峰。類似于后來滴滴和快滴的合并,虞峰也在風險資本的不斷撮合下,最終把自己的公司賣給了分眾傳媒。
而在賣掉聚眾傳媒之后,虞峰開始從一個創業家轉型為投資家,這才有了后來與馬蕓合作成立的云峰基金。
因為兩個創始人中,馬爸爸的知名度遠比虞峰高,所以大家一看到云峰基金有什么風吹草動,就習慣性的默認為是阿里公司又有新動作了。
但實際上在云峰基金中,馬蕓和虞峰的股權分配是四六開。虞峰不但占股比例更大,還實際負責掌控基金公司的具體運作。
而如果你翻開云峰基金的LP(有限合伙人)名單,那真是星光熠熠,富豪云集。其中最讓沈毅詫異的地方,莫過于騰訊的馬總竟然也赫然在列。
一家馬總參與投資的公司,卻為何會被大眾輿論歸入阿里系?這就需要解釋一下LP和GP的區別。
LP的中文翻譯叫做有限合伙人,通常指投入資金但不參與管理的投資者。GP的中文翻譯叫做普通合伙人,簡單點說就是又出錢,又參與管理。
所以馬總除了投資分紅,對云峰基金并無任何影響力。反倒是云峰基金因為有馬蕓的四成股份,經常與阿里公司配合行動。
比如云峰1期基金的最大一筆回報,就來自于參與了阿里在港交所的私有化,以及后續在紐交所的二次上市。僅此一項,云峰1期基金都收獲了115億人民幣的回報。
云峰2期基金同樣與阿里關系匪淺,其與阿里合作收購港股上市公司中信21世紀,隨后將其更名為阿里健康,一番操作下來,浮盈超過40億。
此外,云峰還和阿里一起投資了優酷、陌陌。就在三個月前,云峰基金又攜手阿里旗下另一個投資平臺——阿里創投,共同戰略入股了圓通快遞。
可以說云峰基金雖然從股權角度來說,與阿里集團沒有任何關系,但實際上卻堪稱是阿里的影子投資公司,大眾將其歸入阿里系沒有任何問題。
網上一度流傳有趙格格與馬爸爸非常親密的合照,于是大家瘋傳兩人是好友。后來趙格格被證/監會處罰后,馬爸爸又辟謠說和對方不熟。
但趙格格和他老公,卻位列云峰基金的幾十位LP之中。有人可能會問,阿里其實并不缺錢,為什么要帶云峰基金一起吃肉?
沈毅不是什么天才,看不透人家大佬們的深遠布局。但他只是掃一眼云峰基金那長長一列LP名單,就不得不驚嘆這是多么龐大的一張關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