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鮮卑三部如今人口眾多,然糧草不足,所以大人需要一處可耕作之地,昌黎雖然財富不剩,但得此一處,便可東斷遼東、玄菟二郡退路,西抵燕州諸郡之援,彼時手握三郡之地,再遣奴兒耕種,才可解我鮮卑三部缺糧之危亦。”
士人話落,檀石槐點了點頭,總算露出了微笑。
其余眾人也是頻頻點頭,而額懷里也摸了摸自己的禿頭,傻笑起來。
其實以他的智商,并沒有聽懂什么意思,不過見其他大人點頭,他也假裝認同,借此隱藏自己愚笨。
這位叫做檀石槐的人,正是鮮卑三部的共主,曾經戰勝大漢軍團,將鮮卑帶入鼎盛的王。
此時他出兵于此,也是生活所迫,由于今年草原上干旱,草原漲勢不好,導致整個部族都陷入了糧食危機,甚至一直提供大量水產的秦水,也由于過度捕撈,以及倭人逃跑,產量下降的十分多。
為此想要解決糧食問題的檀石槐,愁的每夜都無法入眠,后來還是他身邊這名大漢士人,想出了解決的辦法。
這名漢人名叫夏甾(zai)字明仁,本是東漢烏丸校尉夏育的表弟,夏育的軍司馬,三年前漢鮮之戰落敗后,被檀石槐俘獲。
由于他是漢族士人,地位比較高貴,因此檀石槐將他留在身邊,作為奴隸彰顯自己的武功。
后來夏明仁通過細致的觀察,發現檀石槐一直愁于糧食問題,于是便毛遂自薦,獻出奪地搶人之策,從此搖身一變,成了他的座上賓。
此刻的夏明仁,可以說是檀石槐面前最紅的人,就連檀石槐最疼愛的二兒子何連,對他也是恭恭敬敬的。
這一次檀石槐率大軍前來,是帶著一擊必勝的決心的,即使鮮卑不善攻城,靠人命堆也要堆上去,只為能奪下一片生存之地,可以說決勝之心甚強。
此次檀石槐親率兩千本部落勇士,又召集東部鮮卑部落,湊足一萬控弦之士,日夜兼程趕奔大清溝,就是為了能在入冬之前,將遷徙之地拿下。
而且此次出兵之地,并不同于往年長走的代郡,因此夏甾預計,昌黎郡本就地廣人稀兵力不足,再加上快攻之下防守不密,一擊而下輕而易舉。
因此為了這次進攻,檀石槐不僅親自出馬,還將自己的兩個兒子,以及東部鮮卑的幾大部落頭人,全都召集至此。
借著夏明仁的一席話,檀石槐起身舉起手中的馬奶酒,厲聲說道,“此戰不止為征糧過冬,更是為我族后人千秋萬代所戰,各位首領記住了,退者。。。殺!”
說完,便將碗中馬奶酒一飲而盡,隨后將套碗丟入篝火,濺起一片火星。
其它各部首領大人見狀,亦起身滿飲,而后擲碗于火中,將帳篷內的篝火,砸的飄起一片火星。
一夜無話。
次日一早,檀石槐便身先士卒,率兵輕裝猛進,兵卒皆一人雙馬,甚至三馬,腰間箭壺亦裝滿箭只。
戰爭的號角,又一次在大漢邊疆響起。
大軍由大清溝輕裝突襲昌黎郡,最近的路線,需經過柳需、犁灣二縣,按照夏明仁的計劃,大軍輕裝突進,一日攻柳需,次日攻犁灣,三日下昌黎。
而后兵分兩路,五千騎(ji)向南奔襲靖安、崖上、辛集、信莊三縣,由彌加,闕機,索力三位大人率領,五日之內務必攻陷,而后在此駐防,并監視右北平和遼西郡援兵動向。
檀石槐則親率五千騎,直攻玄菟郡,威逼遼東郡。
一旦成功,不出月于,遼西可破,三郡之地便唾手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