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連挑食的劉賢自己,都覺這玩意得很好吃。
第二日一早,野戰醫院的帳篷門口,一眾醫官們都轉職成了廚子,快速的制作鍋盔。
而領取了鍋盔的兵士們,一個個的都喜笑顏開,就連周圍的富二代們,都湊過來蹭吃。
不過在劉賢眼里,有錢有勢就是客戶,哪能讓他們免費吃,所以這群人要么用糧食換,要么就花錢買,讓劉賢還小小的賺了一筆。
當然了,賺的錢自然要分給劉衛,畢竟人家出的軍糧。
看著眼前的情形,劉衛一邊啃著鍋盔,一邊和劉賢開心的聊美食之道。
劉賢也因禍得福,借著派飯的機會,充分了解了一下漢軍裝備情況。
這些郡兵們,算是漢朝朝廷的官方軍事力量,所以配備的武器裝備還算齊全。
即使是普通材官(步兵),全裝備了半身鐵甲,不過這些鐵甲以劉賢的審美來看,感覺沒有明代的好看,因為全部是用甲片拼起來的,就連頭盔都是用甲片拼起來的,和馬賽克似的,看時間長了容易眼暈。
劉賢試了試鎧甲的重量,以他10歲的身軀估算,光是甲胄就要三四十斤,一片甲片就有半厘米厚,恐怕他穿上勉強能走個一、兩百米就是極限了。
不過這些士兵也不是隨時穿著鐵甲,他們以每五十人為一隊,隊中會配備一輛馬車,平時這些武器鎧甲就放在馬車上,作戰的時候才會由隊長下發,不然全副武裝行軍,恐怕會被累死。
至此劉賢也終于搞明白一件困惑他多年的事情。
他在后世玩即時戰略游戲的時候,即使被人偷襲,只要操作得當亦能反敗為勝,而影視劇或者評書中被偷襲,卻會被砍瓜切菜,剛開始他還以為是陣型之類的愿意,現在終于明白是因為平時行軍,士兵沒穿裝備導致的。
看完鎧甲就該看武器了,武器也和鎧甲一樣,平時是放在車上的。
此時的武器類型,按照兵種的不同,使用的武器和鎧甲也不太一樣,與電影、電視劇里不同,此時步兵部隊裝備的長矛并不多,反倒是長戈更多一些,而矛更多得是騎兵裝備。
除了長戈兵之外,就是刀盾兵了,他們配備的是環首刀和半身盾,甲胄倒是和戈兵差不多,和他們區別最大的是弓弩兵。
弩兵穿著沒有護肩的皮甲,不佩戴頭盔,而弓箭手則沒有甲胄,只裝備步弓。
這四種步兵,組成了整個隊伍的五分之四,剩下的五分之一則是騎兵。
以劉賢的標準來看,這些騎兵都應該算在輕騎兵里,首先馬沒有馬甲,甚至連腳蹬和馬鞍都沒有,想要騎馬就必須用雙腿加緊馬身。
另外士兵裝備的不是鐵甲而是皮甲,配備的武器也各有不同,有的騎兵用長矛,有的用長戈,也有的用刀盾,長矛大概占到7成,刀盾則只有不到一成。
至于將領,一般用的是貴重的馬朔,如果是沒錢的將領,也會使用長矛。
和印象中區別最大的是,這些騎兵全都背著短小的騎弓,看起來騎射也不光是游牧民族特長,我大漢軍隊亦能做到。
不過側面也能看出,此時想當騎兵還挺有難度的,既要進行近身作戰,也要進行遠程作戰,算是高技術兵種。
大概了解了此時的裝備情況后,劉賢便沒有繼續觀察的興趣,畢竟他對冷兵器的熱情不大,相關知識儲備也不多,當然最最核心的原因,還是他覺得這些裝備不好看,沒錯,劉賢就是如此膚淺,就和他后世娶得老婆一樣,除了好看一無是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