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面有偶然的成分,但也不全是。
科學史上很多概念,例如微積分,即使牛頓沒發明出來,還有萊布尼茨,還有其他數學家;再比如“狹義相對論”,即使愛因斯坦沒發現,遲早也會有別的大能提出來,區別只在于早晚。
可“神經網絡”有點特殊,首先,在其發展初期,在“機器學習”領域里并非無可取代;第二,不發展到一定高度,其潛力乍看起來,沒有什么可期待。
如果“機器學習”在其他方向上都走得不順利,那么遲早有人考慮到人工模擬神經網絡,以實現“機器學習”和打造“人工智能”的可行性。
但妙就妙在這里,在這個世界,“機器學習”的許多技術路線,發展得都非常正常,成果豐碩,應用廣泛,結果就導致,學界缺少開發“神經網絡”技術的內在推動力。
也許再過十幾、二十年,當其他技術路線發展到一定高度,紛紛遇到天花板時,遲早也會有人試試“人工神經網絡”。
但現在江寒來了。
其實重生這兩天,江寒已經隱約察覺,這個世界和記憶中的那個世界,并不完全一致。
看起來很像,但在細節處,偶而有些似是而非。
很多方面,比如歌曲、電影、,以及各種app、游戲……印象中比較出名的那些,有些能找到,有些則找不到。
有相當一部分,雖然已經出現了,名氣、地位卻有點不合理。本該大火的,藏在網絡的某個角落里無人關注,高居各大榜單前列的,不少聽都沒聽說過。
這當然可以用時間差來解釋,但也未必盡然。
江寒早就隱隱猜測,這里可能是所謂的平行世界,但直到這時,他才完全確認。
既然是平行世界,那么這個自己和從前的自己,還能算同一個人嗎?
這個“我”與那個“我”,擁有大體相同的社會關系和人生經歷,但在細節上卻有許多出入,對世界的感受也就不可能完全一樣,說成兩個個體也不過分。
那么自己的重生,有沒有那么一點兒“鳩占鵲巢”之嫌?
這個“我”的身體,已經被重生而來的“我”占據,那么,這個時空里原來的“我”又在哪里?是與重生而來的“我”合二為一,還是就此煙消云散?不管哪種情況,“他”還真是可憐……
希望“他”也與“我”一樣,穿越、重生去了某個世界,擁有全新的人生。
嗯,最好是去了自己原來的時空,與原來的自己對調身體,說不定還能借用這個時空的知識與信息,在那邊也混得風生水起,至少也能幫自己照顧好老江……
江寒收回思緒,開始考慮“人工神經網絡”的事情。
他現在迫切需要學術點,而獲得學術點唯一的途徑,就是發表SCI。
以“人工神經網絡”內容之廣博,多少篇SCI水不出來?只要自己潛心研究一番,將后續技術一步步“發明”出來,想要學術點還不是SoEasy?
將“深度學習”帶到這個世界,讓世界的發展回歸正軌……莫非這才是自己重生的意義所在?延伸一下,是否每個重生或穿越者,其實都肩負著讓兩個世界趨同發展的使命呢?
江寒一不小心就想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