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聲明:本文所有機構、人名均為瞎編,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時間倒退到周一。
AMC編輯部。
湯姆是一名普通的編輯,主要負責技術審查。
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從數以百計的投稿里,挑出研究方向合適,格式也沒有明顯問題的論文,提交給上面的副主編。
每周第一天,都是他最忙的時候,畢竟投稿的人可不會管編輯部是否放假。
下午3點。
正當湯姆在電腦前,埋頭奮戰的時候,隔壁的同事忽然推門進來。
“老兄,拜托你,只有你能幫助我了。”杰瑞表情夸張。
“怎么了?”湯姆溫和地問了一句。
“我家那位打來電話,說人已經在醫院了,可能是預產期提前了。”杰瑞激動之下,眼珠子都紅了。
“哦,那我先提前恭喜你喜得貴子了。”湯姆笑瞇瞇拍了拍杰瑞的肩膀。
杰瑞稍微鎮定了些:“謝謝你的恭喜,不過……我這邊還有幾十份稿件,已經積壓了一段時間,如果再不審核的話……”
湯姆搖了搖頭,爽快地說:“沒關系,你先回去陪伴該陪伴的人……這幾天如果你沒辦法兼顧工作,我可以在做完自己這份兒后,順便幫你看看。”
“那實在太感謝了!”杰瑞十分感動。
“沒關系,小家伙出生后,我們再好好慶祝……”
打發走杰瑞,湯姆繼續自己的工作。
一個多小時后,時間鄰近下班。
湯姆喝了杯咖啡,關上了自己的電腦,然后來到隔壁,坐到了杰瑞的電腦前。
杰瑞的習慣,將所有稿件分成兩類,分別放在兩個文件夾中。
“值得關注”中的來稿,都是來自于業內名人或資深投稿人。
而歸類為“普通來稿”的,一般是普通研究者,或者學術界新人。
后者的論文,通常有比較明顯的特征。
杰瑞會優先審核“值得關注”中的稿件,尺度上也會比較寬松。
而“普通來稿”他有時間才會細看,如果積攢的稿子過多……
那就十分抱歉了。
不能說應付了事,但至少不會特別精心。
湯姆打開“普通來稿”文件夾,發現里面竟然有二百多個文件,不由得搖了搖頭。
能積攢幾十份未審核文件,也說明近一段時間,杰瑞是真的挺忙。
在湯姆看來,這么做其實有點不夠公正。
而且,不管投稿者身份如何,身為技術審核的編輯,怎么也得過目一遍,先看誰的還不一樣?
只是,在編輯部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工作方式,也輪不到他人指責。
湯姆掃了一眼密密麻麻的文件。
這么多論文,剩下這點時間,自然不可能全看一遍,只能先挑幾個明顯比較短小的。
于是,按文件大小排序,然后雙擊第一個圖標。
文件打開。
“《感知機:大腦信息存儲和組織的概率模型》?”
湯姆先掃了眼標題,然后仔細往下看。
作者的名字是Jiang……Han?
沒印象,看來不是什么有名的學者。
嗯,放在這個文件夾里,果然很符合杰瑞的習慣……
看拼寫像是華人……果然。
咦?來自一個高級中學,這可比較少見了。
也許是替別人發稿?
還是最近比較常見的民科?
一邊看,一邊思索。
這一篇論文,首先從格式上看,并沒有大問題。
然后,研究方向雖然不是熱點,但也算符合刊物的定位。
至于學術方面的內容……
其實一般來說,如果是太前沿的東西,湯姆并不保證能看懂多少。
畢竟脫離科研一線不少年,很多新近出現的概念,頂多能算一知半解。
正因如此,才會誕生同行評議制度……
可湯姆讀著讀著,忽然驚奇地發現,這一篇論文,他好像能看懂!
從頭至尾,幾乎沒費什么腦筋,就完全看懂了。
這說明了什么?
作者寫作水平高,能將復雜的問題,講述得深入淺出,以至于非專業的人都能看懂?
并不。
一般這種情況,只能說明作者的研究領域,不夠精深,沒能觸摸到真正的領域前沿!
當然,但這并不歸湯姆管,他只是搖了搖頭,然后就按照工作流程,將這篇論文轉移到了“待提交”文件夾。
然后繼續審核下一篇……
一連審核了10幾篇,斃掉了其中大部分,然后將幸存的3篇論文,打了個包,通過內部工作網絡,提交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