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林頓發現了一個問題。
這個叫做“感知機”的模型,有一個致命的缺陷。
那就是和大多數初級機器學習算法一樣,面對非線性問題,幾乎無解!
很明顯,即使是最簡單的異或問題,這個模型也無能為力!
為什么他一下子就想到了這一點?
因為在他目前的研究中,就很深入地涉及了各種非線性問題……
不過,這樣正好。
只要將自己的思考過程,稍微整理一下,寫成一篇小文章,再投稿給《AMC》……
少說也能混個讀者來信吧?
措辭么……不妨激烈些,反正也不是正式的論文。
畢竟,就算是正常的學術會議,也是允許拍桌子的嘛!
說干就干,莫林頓立刻拿出了紙筆,勾勾畫畫起來……
這是他長久以來的好習慣。
先趁著思路貫通,在紙面上打好草稿,然后,在敲進計算機的過程中,再加以潤色……
一小時后,莫林頓放下了筆。
“《論感知機的局限,兼奉勸有志進入學術界的人們,請務必腳踏實地》。”
莫林頓鄭重地將標題寫了上去。
接下來,就是敲進計算機,編輯、潤色,然后發送……
※※※
幾個小時后,AMC編輯部。
杰瑞看著電腦桌面上兩份來稿,一時間有點頭疼。
前后相差沒一會兒,兩名投稿者居然投來了內涵相差無幾的稿件。
這樣的撞稿事件,雖然并不特別,但也絕不經常遇到。
很多時候,這都意味著:其中一個“借鑒”了另一個的想法……
但這個并不歸自己來判斷。
自己要做的,就是從中選一個靠譜的,推薦給副主編。
然后由業界內的大拿們來決定,是否可以登刊……
兩個投稿者。
一個是在學術界小有名氣的莫林頓,他在AMC上,曾發表過多篇文章。
而另一個……
“Dr.X?”
一看就是個筆名,甚至可能是網名。
當然,雜志是允許投稿者使用筆名,甚至鼓勵使用簡稱的,雖然很少有人這么做。
一般來說,會玩這一套的,不是真正的大佬,就是純粹的新人。
畢竟大家搞學術,盡管多半都是出于興趣,但也很少有人不想揚名立萬。
自愿為人類做奉獻、不求任何回報?
世界這么大,這種人自然也是存在的。
但數量嘛……
就目前的這個事情來說,并不算很難取舍。
原則上說,當然用熟不用生。
而且,莫林頓已經在業界暫露頭角了,Dr.X卻連真實身份都未知……
但問題是,莫林頓的來信,通篇牢騷和諷刺,真的有點看不下去啊。
而那篇署名“DR.X”的文章,卻寫得非常不錯。
格式正確、文理通順、內容飽滿……
若不考慮內容的正確與否,只從論文本身的寫作技術來說,DR.X堪稱優秀。
被這兩位輪番批判的那個“JIANGHAN”,可真夠不幸的,好不容易弄出點小成果,卻被兩位大佬圍攻。
記得那是一位來自華國的科研工作者,而且還是來自一座普通的HighSchool,本來就有點民科的嫌疑。
只怕他這一遭,要遭受一點挫折了……
杰瑞思來想去,仍然無法輕率決定。
他猶豫了一下后,就去找湯姆。
湯姆弄清楚前因后果后,搖了搖頭:“對不起,這是你的工作內容,我不便多言。”
杰瑞苦笑:“老兄,請千萬別這樣說。
您就當做是同事之間,友好地交流工作經驗吧!
你看這兩個人,雖然遠隔重洋,卻幾乎同時得到了相同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