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寒先迅速將所有關于“馬爾可夫模型”的論文全部刷完。
然后在馬爾可夫過程的基礎上,引入了隨機場的概念,提出了“馬爾可夫隨機場”理論。
嚴格的說,這個理論里涉及的新概念并不多,主要是思想獨特。
當然,如果不夠獨特,那也輪不到江寒來“撿漏”了……
想要理解“馬爾可夫隨機場”,需要先明確“隨機過程”的概念。
隨機過程是一種數學模型,描述了空間上粒子的隨機運動過程,是對一連串隨機事件之間,動態關系的定量描述。
從銀河亮度的起伏到星系空間的物質分布;從分子的布朗運動到原子的蛻變過程;從化學反應動力學到電話通訊理論;從謠言的傳播到傳染病的流行;從市場預測到密碼破譯……
隨機過程無所不在。
隨機過程與微分方程、復變函數等有密切聯系,是研究隨機現象的重要工具。
將一個隨機過程中的隨機變量序列,按時間先后關系依次排開。
如果第N+1時刻的分布特性,與N時刻以前的隨機變量的取值無關,那么,它就具有了馬爾可夫性質。
當給每一個位置按照某種分布,隨機賦予相空間的一個值之后,其全體就叫做隨機場。
在隨機場的基礎上,添加上馬爾可夫性質,就能得到馬爾可夫隨機場……
馬爾可夫隨機場在機器視覺與圖像分析領域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分割圖像。
假設圖像中某一點的特征,灰度、RGB值等,只與其鄰近區域有關,與其他區域無關。
那么就能用一個非常簡單的算法,將圖像分割成若干部分。
很多圖像軟件中的智能摳圖功能,就是利用這一原理實現的。
概念就是這么簡單,然而其中涉及的數學原理、技巧,和各種推導過程,相當復雜,若非江寒這幾天數學“功力大進”,還真搞不定。
但現在嘛……
江寒只用了一上午時間,就將論文一氣呵成寫完,然后轉換為PDF格式,投遞給了《IIONALJOURNALOFPUTERVISION》(計算機視覺國際期刊)。
以“馬爾可夫隨機場”理論的重要性和巨大實踐價值,完全值得上一篇一區。
想不到隨便學點東西,就有這么大的意外收獲。
江寒很欣慰。
那么,接下來研究點什么呢?
最好弄個稍微簡單點,不那么燒腦的東西。
江寒想了想,又將目光投向了“自組織神經網絡”……
※※※
松江一中。
教學樓門外。
距離人進認出的樓門不遠,有一個公告墻,上面張貼著各種通知、公告、榜單。
今天,公告墻上多了一張大紅榜,上面用金字書寫著人名和數字。
這是一張成績單。
NOIP2012提高組的初賽成績,終于公示了。
分數一出來,校方立即派人制成了海報,張貼于此。
當然,上榜的人只有三個,都是松江一中的參賽選手。
公告墻下人山人海……好吧,沒那么夸張。
因為地方不夠大,滿打滿算也就能站下百多人,而且最外圍的人,基本什么也看不清。
但這并不妨礙大家的熱情。
“哇,又到了一年一度,瞻仰大神的時間了。”
“看我們學校,今年居然上榜了3個!”
“是啊,以前幾年才有一、兩個,今年已經算是豐年了。”
“你們光注意人數嗎?沒看見排名第一的那位,那是什么樣的成績嗎?”
“早就看到了,江寒,滿分通過。”
“這個才叫聳人聽聞,太變態了!”
“羨慕、嫉妒、不敢恨。”
“噯,這實力,復賽肯定有一枚獎牌了,就是不知道金的還是銀的?”
“那還用問嗎?妥妥的一等獎,沒懸念。”
……
上官和李東、李山河也都在布告欄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