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剛才的猜想是憑直覺和少量筆算搞出來的。
要想驗證自己的猜想,除了數學證明,最實用的方式就是對拍。
所謂對拍程序,通俗的說法,就是數據比較器。
方法很簡單。
將窮舉暴力搜索版本的代碼,編譯成可執行文件a;
將運用了猜想,優化后的代碼編譯成b;
然后編寫一個隨機數據生成器,命名為rand;
接下來,就可以制作對拍程序了。
代碼的主體是個有限次的循環。
循環體內部,核心部分是幾個system()函數。
先調用“./rand“生成隨機數據,存入s.in,再分別調用a、b,讀取s.in,輸出a.out和b.out兩個文本文件。
最后調用“diffa.outb.out“,進行比較。
如果發現兩個文本文件不一致,則說明優化后的程序有問題,于是提示錯誤信息以及出錯原因。
這就是對拍,號稱最強的調試辦法,比GDB之類的調試工具好用多了。
江寒寫完對拍之后,設了一個60000次的循環,花了2分多鐘跑完一遍。
結果沒有輸出任何錯誤信息,這表示自己的猜想是完全成立的。
下一步,就該把優化后的代碼擴展到高精度了。
這一步對很多選手來說,都是個難點,很容易大意之下,寫漏一些條件。
比如位數的最大值處理得不好,或者犯下其他的小失誤,就會導致運算出bug。
倒也不一定完全不能運行,只是碰到特殊數據時,可能會得出不正確的輸出。
運氣好的時候,也能正常得分,運氣差一點,可能就會丟分了。
高精度運算的基本原理,是模擬手工列豎式計算,其中要考慮數位對齊和進位、借位處理。
這種代碼在網上有的是,但運算效率上,那些比較常見的代碼,就有點不敢恭維了。
江寒在刷《NOIP寶典》的時候,自己研究出來了一種高精度算法,可以說是不傳之秘,比網上能找到的示范代碼,要精簡和巧妙很多。
在這道題里,江寒要做的就是模擬手算高精度乘除法。
如果不打高精度,那么最多僅能滿足40%的數據要求。
這道題滿分100,能看懂題目,并寫出暴力搜索算法,就能20分。
能發現規律,寫出快速排序,就能得到40分。
對于實力有限,有自知之明的選手,做到這里就可以收手了。
只有那些對自己足夠自信,且能熟練編寫代碼進行高精度運算的人,才會繼續改造算法,以沖擊高分。
高精度的乘法好寫,除法就稍微有點難度了。
這里又有兩種選擇,一個是寫高精除高精,滿足100%的輸入數據要求。
要么就退而求其次,被除數為高精度,除數為單精度,這樣也可以滿足至少60%的輸入數據要求。
寫對高精除以單精,能得60分,寫出高精除以高精,才有機會得到滿分。
但高精除以高精,是相當復雜的,一旦寫錯、寫漏了條件,說不定反而得不償失,連60分都得不到。
所以,是保證到手60分,還是冒著浪費時間的風險,沖擊一下滿分?
對于其他人來說,這當然是個艱難的抉擇,但對于江寒來說,根本無需糾結。
反正時間也有的是,當然是選擇后者了。
江寒花了大約半個小時,寫出了雙高精除法的版本,并調試通過。
然后設計了幾組極限數值,代入進去運算,結果與筆算結果完全一致。
邊界條件沒問題,這個程序出問題的幾率就相當低了。
倒也不是不能用系統作弊。
做出爆搜程序后,可以通過20%的校驗點,系統就提示了一次獲得“學以致用”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