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明顯經過了一番精心的剪輯。
整個畫面被分成了兩個子窗口。
其中一個是高德本人,另一個小窗口里,則是一個面目有些模糊的年輕人,一看就知道,是經過了技術處理。
不得不說,高德還是很注重保護別人**的,并沒有將江寒的影像,原封不動地傳播出去。
在圖像之外,博澤還發現了翻譯的存在,這樣他對雙方的交流過程,就完全沒有理解上的障礙了。
視頻一開始,江寒就開始介紹壞蘋果。
關于加解密方面的技術,博澤并沒有太多研究,也沒有很大的興趣,只能算聽個熱鬧。
但隨著江寒開始介紹“感知機”,博澤頓時認真起來。
很快他就確定了,江寒所說的論文,就是自己審核過的那一篇。
讓他驚訝的是,作者竟然還是個高中生,這是他此前萬萬想不到的。
本來還以為,能寫出那種水平論文的人,至少也該是本科后期的說……
“松江一中,JiangHan?”
博澤重復著從視頻對話中提取出來的信息,不禁有點感嘆。
現在的年輕人可真是令人驚訝,尤其還是出自那個遙遠的東方古國!
不過,也許正是因為足夠年輕,又沒在大學里,接受過正統學術的“培養”……
他的思想才會如此活躍,如此的自由奔放,而不受任何禁錮?
很快,江寒就介紹到了“多層感知機”,隨后又提到了帶隱藏層的多層神經網絡。
“竟然還可以這樣做?”博澤聽得頭皮發麻,忍不住喃喃自語。
如果這個年輕人所勾畫的圖景,并非虛張聲勢,又或主觀臆斷的話……
那么……在機器學習的學術領域里,沒準真的要“狼來了”!
當然,這也是好事。
畢竟只有在良性的學術競爭中,一門學科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
站在博澤這個高度,所看重的已經不再只是個人的得失了,而是更高層面的某些東西……
博澤越聽越認真,腦海里不時掀起陣陣風暴。
一方面,他被江寒的話,激發出了許多靈感。
另一方面,也是看到了“人工神經網絡”技術,那幾乎無窮無盡的可能性。
同時也深深地,為江寒的別辟蹊徑和思想的深刻程度,而贊嘆不已。
視頻終于播放完畢,博澤陷入了沉思。
良久后,博澤深深地吐了口長氣。
好吧,只靠自己一個人的智慧,對人工神經網絡的特性和潛力,也許還看得不夠透徹。
所以……
不如讓更多的人加入進來,一起討論一下?
博澤很快就將視頻壓縮了一下,分享到了一個MSN群里。
群成員都來自博澤的學術圈子,在當今世界的機器學習領域里,也可以算是最頂尖的一批人了。
視頻開始上傳后,博澤就去忙碌別的事情了。
大約一個小時后,他才回來看了一眼。
結果不出所料,群里已經變得十分熱鬧,許多一向慣于潛水的人,今天居然全都冒了出來。
“那個JiangHan到底何許人也?有人認識嗎?”
“我在《AMC》上,找到了他發表的那篇論文,寫得還相當不錯。”
“我打聽了一下,《AIRes》接到過他的投稿,也已經確定了發表,但還沒有正式登刊。”
“我也打聽到了,他還在不少其他刊物上投過稿,尤其是關于多層感知機的,那兩篇論文的確是存在的,只是還在走同行評議的程序。”
“什么?已經進入同行評議階段了嗎?那么……審稿的是誰?”
“這個就不清楚了……”
很快有人回答:“其中一篇是我,我大上周就接到了邀請,一直沒倒出時間去仔細看……”
過了一會兒。
另一個人說:“另一篇應該在我手里,我前天剛審完一篇關于多層感知機的論文,還沒來得及寫評語,本來還打算駁回的……”
回答這條發言的,是滿滿一頁的省略號。
不過,既然事實已經證明了,這種技術的確具有相當的強度,且發展潛力巨大……
那么,剛才發言的那名審稿人,自然要重新考慮一下了。
至少會更慎重一些,只要沒有不可彌補的硬傷,讓其通過了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