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地周邊,不知多少人在關注著這場決賽。
看臺一角,李志勛正借助一只高倍望遠鏡,俯瞰著戰局。
雖然他是“楓林火山”的帶隊老師,但在機器人這個專業領域,水平并不比自己的學生強多少。
這也沒什么好奇怪的,機器人競賽畢竟還是一個新生事物,一般的高中信息技術教師,還真未必會在這方面,能有多么深厚的造詣。
大多數參賽選手的技術,基本上都是從特長班里學到的。
雖然又花錢,又費精力,但只要有高考加分這根胡蘿卜,還是有大把的人趨之若鶩。
李志勛的身邊,還有幾名長相與華夏人酷似,但氣質截然不同的高中生。
他們都是“楓林火山”隊的外援,來自東洋某著名高中。
李志勛的另一邊,還有一名留著小胡子,三十七八歲的青年男子。
此人叫三本信,是這幾名東洋高中生的帶隊老師兼翻譯。
雙方已經不是第一次合作了。
雖然對外宣稱是為了加強國際合作、睦鄰友好云云,但在明眼人看來,不過是各取所需。
三本信手里也拿著望遠鏡,瞇縫著小眼睛,居高臨下地看著比賽。
當他看到“戰神二號”炮彈打光,而“霹靂五號”仍絲毫未損時,嘴角不禁微微勾起,浮現出“一切都在掌握中”的自信微笑。
“李桑,寒江雪的炮彈開局戰術,的確很不錯,但對于現在的霹靂五號來說,已經沒有什么用處了。”
三本信用東洋人的獨特腔調,說著蹩腳的普通話。
李志勛由衷地說:“這一切都多虧了三本先生,還有您帶來的幾個學生。”
這些東洋人的技術的確厲害。
就在剛剛,還不到半個小時的時間里,這些人就擬定出來專門克制炮擊的方案,并編寫、調試出了能正常運行的代碼。
僅從這一點上來說,就對得起不菲的出場費了。
三本信微微一笑,貌似謙虛地說:“過獎了,不過是術業有專攻罷了。”
李志勛沉吟了一下,虛心請教:“寒江雪的炮擊技術,以你們的能力,如果真想做的話,應該能比他們做得更好吧?”
這種超遠程打擊戰術,真的很好用,一旦成功了就會大賺,就算失敗了也沒什么損失。
李志勛也十分艷羨。
如果自己隊伍的機器人,也能擁有這項技術就好了,多少也能提升一點實力。
三本信卻慎重地搖了搖頭:“并沒有看起來那么簡單。
這種超遠距離的攻擊,對于預測技術要求很高。
實不相瞞,對方是如何做到這種精準度的,我們一時間也分析不出來。
當然,這種戰術雖然不錯,但也很容易針對。
你瞧,咱們的“霹靂五號”不就完美躲開了所有炮彈嗎?”
遠來的和尚會念經,更何況外國來的。
李志勛又不怎么懂技術,在這種話題上,只能唯唯諾諾。
角斗場中。
“戰神二號”打光了攜帶的炮彈后,終于發起了沖鋒。
當然,它并沒有傻愣愣的直線前進,那樣做無疑是在給對手當靶子。
“戰神二號”在沖鋒時,采用的是經典的“之”字形走位。
雖然不是每一個對手都會用炮彈,但總不能偵測到炮彈再躲避吧?
那樣是肯定來不及的,更何況在激烈的戰斗中,也根本辦不到偵測炮彈這種事。
所以,必須提前走位。
反觀“霹靂五號”則顯得有點悠閑,遠遠地繞著圈子,一點一點,試探著向對手靠近。
然而,場地就這么大,你進一步、我進一步,很快就進入了短兵相接階段。
“噠噠噠”……
兩臺機器人不約而同,一起開火,一串串子彈傾瀉而出。
進攻的同時,還能輾轉騰挪,做出各種規避動作,干擾對方的自動瞄準。
乍一看,雙方的表現,可以說勢均力敵。
它們的走位都很靈活,子彈的命中率也相差不大。
但很快大家就發現,“霹靂五號”的火力明顯更猛,射速更高。
“戰神二號”自從出戰以來,首次在正面交鋒中被壓制在了下風。
場地入口處。
靳雪雯正緊張地注視著比賽,看到這里,小小的眉頭不禁微微一皺:“江寒哥哥,咱們的機器人火力有點不夠呀!”
江寒點了點頭,平靜地說:“楓林火山里有高手,他們改造了槍械的結構,不但提高了射速,精準度也非常高。”
術業有專攻,改造槍械這種事,江寒是做不來的。
“戰神一號”在火力上吃了虧,要想贏得比賽,就只能依靠更高超的戰略、戰術。
戰斗反應這部分,是靳雪雯獨立完成的,江寒也只知道個大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