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了。
這個用江寒的手,制作的一比一模型,竟然真的可以觸動商品列表!
江寒欣然一笑。
如此說來,系統識別操作者,主要是靠“機器視覺”,而不是體溫、觸感等其他的信息?
這樣一來,接下來的計劃,就有了付諸實施的可能。
江寒籌備了一下之后,開始進行那項“大工程”。
首先還是點開商品列表,然后“刷刷刷”,一口氣買了幾十樣東西。
數量雖然不少,但主要是一些元器件,所以總價并不高,20多萬積分的樣子。
其中最值錢的,是一塊插在286主板上的擴展接口卡。
現在的計算機系統中,串口、并口這些外設接口,往往都集成在了主板上。
而在當年,即使是286這么先進的機型,也仍然需要額外的板卡來提供……
隨后,江寒設計了一個電路,主要功能是根據輸入信號,控制電機的轉速。
沒錯,就跟無人機上用到的電子調速器差不多。
江寒將這個土制電調生產出來后,就將輸出端連接到了一個步進電機上。
然后又在信號輸入端上,焊上了一個9針RS232端子,插到了擴展接口卡的串口上。
這樣一來,在286計算機和步進電機之間,就建立起了穩定的聯系。
接下來,江寒又用C語言,編寫了一個程序,向串口寫入數據,將控制信號傳遞給控制電路,以驅動步進電機。
在這里,他使用的是一種優化的串口讀寫代碼,基本原理是把串口當做一個文件來讀寫。
這樣代碼比較簡短,工作起來更加穩定,容錯性也更強。
江寒寫完程序,調試了一下,感覺沒什么問題了,就編譯成可執行文件,然后運行了一下。
電機很聽話地運轉了起來,并按照計算機發布的指令,從慢到快,再從快到慢……
快慢交替,循環了幾次后,戛然而止。
第一步實驗獲得了成功,接下來就該改造電路了。
現在的試驗電路,只能控制一個電機,這自然是遠遠不夠的。
江寒希望可以同步控制許多個電機。
從電路設計和編程的角度來說,和之前的實驗相比,在原理上沒有任何區別,僅是復雜度大小的問題。
而對于江寒來說,這些根本不算事兒。
只要全力開動大腦,解決起這種規模的電路和程序設計來……
說小意思可能有點過分了,中等意思吧。
江寒又花了半個多小時,終于將電路改造一新,程序也重新改寫了一下。
現在,控制電路足足擁有十幾個輸出端,每個輸出端上都連接著一個步進電機。
試著運行了一下修改后的程序,十幾個步進電機就按照各自的設定,快慢不一地運行了起來。
江寒反復檢查,確認沒有任何問題后,于是開始進行下一步。
首先換上四個大型的步進電機,電瓶車上使用的那種。
然后買了一個輸出功率足夠的特大電源。
跟著,他就用這些東西,搭建了一輛4驅車。
車子的外殼,看起來有些簡陋,就是用商品列表中提供的板材,簡單切割、粘合了一下。
不求美觀,但求能用。
至于4個輪子,都是直接買的成品,價格不便宜,但也不算特別昂貴。
說實話,輪胎這個東西,倒也不是不能手工打造,但DIY出來的作品,在質量和精度上,只怕達不到滿意的程度。
好在只需要4個,而且不需要太大,四十來CM就足以。
其他的傳動結構,仿照在網上找來的現成方案進行。
復雜程度也就一般,但要求精度比較高。
江寒也沒什么特別的技巧,只能不停地試錯。
長短、粗細、直徑等參數,如果不符合要求,就一點點調整。
值得慶幸的是,“地面”上有坐標軸和刻度。
這樣一來,很多測量工作,都可以很方便的進行,而且至少精確到0.1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