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OCR軟件沒完工之前,還沒法實現在虛擬空間里學習的美好愿景。
因此江寒想了想,就做出了一個決定。
利用這難得的閑暇時間,測量一下這個空間的大小,探究一下這個空間的“形狀”。
這個空間肯定不是向四面八方無限延伸的。
無論怎么想,這個空間的規模,也不可能比外面的真實宇宙還要龐大吧?
所以……
這里要么是有邊界的,要么就是一個曲率不為0的時空,只要沿著某個方向一直前進,就會回到原點!
但是,別說空間的曲率了,即使是平面的曲率,也不是那么容易測定的。
如果一個人“筆直”地向前走,那么即使是完全平坦的“地面”,也一定會回到原地。
這是因為人的雙腳長度、力量有著細微的差別,只能走出一個巨大的圓弧……
換成車子也是一樣,車子兩邊的輪子狀態,一般都無法保證完全一致。
氣壓、直徑、磨損程度等方面,略微有點小區別,就不可能沿著直線行駛。
要想保證方向上的不變,必須擁有某種“導航”機制。
可惜的是,這個空間里并沒有星星,而其他可靠的導航手段,江寒暫時也沒有找到。
所以他琢磨了一下之后,就決定分兩步走。
第一步,先確定一下,腳下的“大地”究竟是平坦的,還是彎曲的。
這并不困難。
江寒先在商品列表中,購買了一些元器件,然后迅速地鼓搗了起來。
先用功率較大的激光二極管,搭配一組聚焦鏡頭,制作成簡易的激光器。
為了防止燒穿,他還特地制作了一個限流電流。
接上電源后,激光器就射出了足夠筆直的光。
接下來,江寒又制作了一個能微調角度的三腳架,然后將激光頭固定在了上面的托盤中。
這樣一個超簡易的“測距儀”就做成了。
江寒一共做了三個“測距儀”,又在三張一模一樣的紙板上,畫滿了同心圓,粘在激光頭后面,作為靶子。
隨后,他將測距儀A放在工作臺附近,就帶上剩下的兩個測距儀出發了。
由于要走的路比較遠,江寒還特意讓刷分機器人暫停,然后在電動車上裝了一個小開關。
這樣他就能手動控制車子啟動、熄火了。
江寒坐上電動車,一直開出了五公里左右,才讓車子暫停。
然后下車,將測距儀B豎在地上,打開激光頭,耐心地調整角度,讓激光射在測距儀A的靶心正中間。
B點搞定之后,他將電動車扭轉大約60度,再次前進了5公里左右,來到了C點。
然后按照同樣的方式,放置第三套裝置,并讓測距儀的激光,射在測距儀B的靶心。
最后他又回到起點,讓測距儀A的激光射在測距儀C的靶心。
這樣江寒就利用激光,在距離地面不到兩米的位置上,做出來一個巨大的三角形回路。
接下來,他需要一個精密一點的電子量角器,來測量一下這個三角形的三個內角。
三個內角的度數之和,如果正好等于180度,那么很明顯,地面就是無限接近平直的。
但如果大于180度,那么這個看起來極度平坦的“地面”,就很可能是個曲率為正的曲面。
也就是說,和地球的表面差不多……
電子量角器有多種實現方法,有用多圈精密電位器的,也有用霍爾效應傳感器的。
后者的精準度更高一些,但實現起來也要稍微復雜些。
好在江寒并不需要什么東西都自己DIY。
這類基本的工具和元器件,商品列表里都有提供,只需花費一定的積分,就能購買到了。
江寒毫不猶豫地購買了一只霍爾效應量角器。
然后繞著激光大三角形,又跑了一圈,將三個內角的度數一一測量了出來。
最后,把三個數往一起一加……
江寒頓時倒吸了一口涼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