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照例,先交換了一些“吃了嗎”、“在干嘛”之類的瑣事,隨后就漫無邊際地閑聊了起來。
夏雨菲忽然提到了下午泡溫泉的事。
江寒微微一笑:“玩得開心嗎?”
夏雨菲笑著說:“當然開心了,你都不知道有多好玩!對了,瑩瑩還找了個朋友過來,我們一起玩了一下午……”
頓了頓,忽然說:“考考你,猜猜來的女孩子是誰?”
江寒沉吟了一下:“她的朋友,你考我……是不是我也認識的?”
夏雨菲嘻嘻一笑:“是啊,要不干嘛讓你猜?提示你一下,那是一個非常、非常可愛的女孩子哦!”
江寒的腦海里瞬間掠過了靳雪雯的小臉,心頭頓時一跳。
“這我還真猜不到,我認識的女孩子里,除了你之外,哪還有非常、非常可愛的?”
江寒說著,呵呵一笑:“你就直說吧!到底是哪位?”
夏雨菲“吃吃”笑了起來:“臭流氓,你就可勁兒地裝吧!你那么聰明,怎么可能猜不到?我才不信呢!”
江寒笑而不語,有些事心照不宣可以,真的掛在嘴邊上,可就有點……
夏雨菲調戲了半晌,江寒始終不為所動。
她只好有點無聊地嘆了口氣,主動公布了答案:“是小蚊子啦!她爸爸和瑩瑩的三表姑居然是初中同學,這個你肯定想不到吧?是不是很神奇?”
江寒:“……”
這么巧的嗎?
不過……
江寒眼珠一轉,很快想到了說辭,語重心長地說:“媳婦兒啊,所謂的神奇現象,背后往往有著科學規律。”
頓了頓:“聽沒聽說過六度分割理論?”
夏雨菲想了想,回答說:“沒有。”
江寒馬上給她科普了一下。
這個理論是哈佛大學的心理學教授StanleyMilgram提出的,他在60年代做了個“連鎖信”的社會實驗。
這個實驗其實特別簡單,他隨機發出了一些信件,寄給自己認識的人,要求收到信的人,先簽下自己的名字。
然后告訴他們,如果認識某股票經紀人,就直接轉寄過去,否則就寄給認識人中,有可能聯系上目標的人。
下一個收到信的人,也以此類推。
實驗結果表明,凡是成功寄到了目的地的信件,上面的簽名平均不超過六個。
也就是說,任何兩個人之間,平均來說,不超過六層關系,就能聯系到一起。
科普完理論,江寒隨手舉了個例子:“比如,你想認識米國總統,也只需要六個步驟呢!”
夏雨菲當然不信了:“怎么可能呢?”
江寒呵呵笑了起來,然后說:“咱們分析一下,你認識周市長對吧?”
夏雨菲點了點頭:“沒錯。”
江寒繼續引導:“周市長又認識省高官,有問題嗎?”
夏雨菲:“沒有。”
江寒一口氣說了下去:“省高官肯定能聯系到大長老,大長老手里大概率有各國政要的聯系方式……你看,只用了四步,你就能聯系上任何國家的領導人。”
夏雨菲聽得驚嘆不已。
江寒笑了笑,又給夏雨菲簡單地解釋了一下,這個理論背后的數學原理。
其實這就是一種以指數擴散的社會關系模型。
假設每個人都認識150個人,那么總的覆蓋面就將超過10萬億人!
即使除掉重復的節點,這個數字也大大超過了全球總人數……
夏雨菲聽得入神,也就忘了繼續討論小蚊子的事情。
江寒忽悠完畢,達到了目的之后,就果斷地換了話題。
十分鐘后,煲完電話粥,他再次回了寢室。
三名室友玩手機的玩手機,上網的上網,互不干擾。
這正合江寒的心意,洗漱完畢后,他就往被窩里一鉆,進入了虛擬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