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將“雨菲I型”計算機的設計,分成一些基本的模塊,然后為每個模塊,設計了一個子流水線。
然后在每個子流水線上,設置一些機械臂,每一個只負責單個動作。
元器件被送到這些子流水線上之后,跑完流程,就被組裝成了一些基本模塊。
最后,所有模塊將集合在總流水線上,進行最后的組裝。
由于工序太多,這個全自動的流水線足足占據了幾百平方公里的面積!
但在江寒的精心規劃下,最后的產品所在位置,距離回收站卻相當接近。
這樣,產品一下生產線,連運輸都不用,直接就能送進回收站……
虛擬空間里時間失去概念,不知過了多久,江寒才將這個生產流水線搭建了起來。
隨后試運行了一下,又對存在問題的部分調試、修改了一番。
終于,流水線成功運作了起來。
幾個小時后,第一個“雨菲I型”CPU下了流水線,然后被自動回收掉。
至于得到的積分,則換成了數百份原料……
在這之后,大概每隔10秒,就有一臺新的“雨菲I型”CPU產出。
這就是現代化流水線的威力了,許多生產步驟,都可以并行執行;而同一時間里,也有許多臺產品,處于不同的生產階段。
江寒簡單計算了一下,按照現在的生產速度,每天大約能生產8600臺左右。
每臺成本還不到5萬分,而賣給系統,卻是足足27萬有余,凈賺22萬個積分。
只要做個簡單的乘法,每天24小時的收益,就是……
19億!
而虛擬空間和外面的時間流逝比例,是驚人的100:1。
所以,只要在外面待上一天,就能刷出近1900億個“學以致用”積分!
饒是見慣風浪,江寒也忍不住有點震驚。
當然,更多的是欣喜。
“不錯,不錯!這樣一來,以后積分就不用了愁了,就算敞開了用,基本也沒啥大問題了……”
有了這個刷分效率,就算在這個空間里,打造一臺或者幾臺超算,也不再是個遙不可及的夢了。
就算需要的學以致用積分,是個巨大無比的天文數字,也不過就是多等幾天的事情!
出了虛擬空間后,江寒忽然有種深深的倦怠感。
自從學力等級提升到“大學者”之后,他還是頭一次產生透支的感覺。
好在并不是特別嚴重,他好好地睡了一覺,又猛吃了幾天冰島紅極參之后,很快就恢復了正常……
時間飛逝,轉眼到了1月份的最后一天。
CARC的正賽即將開始,江寒等人整理好行裝,一起飛往魔都。
靳開顏工作忙,這次沒跟著來,于是冷星琳就成了唯一的帶隊家長……
除了四名正式隊員外,還有兩名負責后勤的編外隊員。
夏雨菲和蘇婉瑩都沒什么事兒,就跟著一起來了……
飛機上,江寒和夏雨菲同坐,靳雪雯隔著過道,坐在江寒右邊。
小丫頭不時“姐夫、姐夫”的叫著,找江寒說話。
自從確認了和夏雨菲的關系后,她就改了口,不再叫他“江寒哥哥”了。
但這樣一來,江寒就有點尷尬了。
畢竟他年紀還很小,而小蚊子這個別致的稱呼,幫他惹來不少詫異的目光。
但不得不說,這個稱呼還挺有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