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要吃第二碗的時候,情報官千狐帶來駐英國大使歐貝利斯克秘密傳遞回來一條重要消息:法國又革命了。
………………
法國人民們熱情奔放,昂揚尚武,極具革命浪漫主義精神。
拿破侖時代之后,法國就染上“革命綜合征”,短短十余年間法國爆發七次大規模革命起義、武裝沖突和王朝復辟。
在法國“革命不是請客吃飯,革命是家常便飯”。
作為19世紀世界公認最強的陸軍,法國有著強大的國家動員能力和近乎傲慢的民族自豪感。
當然,在革命時期,這種強大的動員能力和全民傲慢就是統治政府的夢魘。
法國人民只要對政策不滿意,就會奏起鏗鏘的馬賽曲,抄起拿破侖時代的槍支,組成無數營團編制的民兵義軍,進軍巴黎,爆發大規模動亂。
………………
這一次也不例外。
從英國開始的經濟危機迅速波及法國。隨著農業危機的加深,農民收入不斷減少以及農民對工業品購買力的下降,使工商業危機接踵而至,生產大幅度下降。
與此同時,財政危機也日趨嚴重,破產的銀行數不勝數,僅巴黎一地,1829年就有691家破產,1830年年初又有1139家宣告破產。
國家的財政赤字高達預算總額的25%,即7億法郎。國家的短期債務已達13億法郎。
財政危機使基佐政府信譽掃地,官場**日趨嚴重。
總之,法國的農業危機、工商業危機、財政危機和政治危機交迭在一起,不僅產生了一大批新的失業者和饑餓者,而且也使中小資產階級陷于困境之中,連大資產階級也感到焦急不安,這就徹底動搖了政府的統治基礎,加速了革命的爆發。
加上政府傾向于保守謹慎,沒有拿破侖支持者強調的軍事榮耀,外交也連連不濟,這就引起人民普遍不滿,引發了法國二月革命。
起義人民占領了杜伊勒里宮,把國王的半身銅像拋到窗外,把國王的寶座搬到巴士底廣場上的烈士紀念柱前焚燒了。
下午4時,群眾來到波旁宮,沖進議會廳,登上講臺,高呼“打倒議會”“共和國萬歲”的口號,并且莊重地宣布:“既不要國王,也不要攝政王。共和國萬歲!”驅散了立法議會,七月王朝終于被推翻,二月革命獲得了勝利。
這以后,法國進入了法蘭西第二共和國時期。
………………
1830年11月,法國開始大選,這也是法國歷史第一次全民參與的普選。
這個時代進行全民毫無疑問是一場災難。
即使在法國,大多數底層的農民、工人、漁民都是文盲。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偉大的拿破侖皇帝已經是在1821年5月5日死于圣赫勒拿島。
他們對于拿破侖有著盲目狂熱的崇拜。
于是,9月剛回國,才擔任當選制憲議會議員27,拿破侖皇帝的侄子,路易·拿破侖·波拿巴,他依靠底層人民的選票當選為共和國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