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公爺好歹上輩子也是玩兵擊的,雖然沒有打過HMB、BOTN。
但這不妨礙他因為打兵擊玩而對古鎧甲、刀劍和冷兵器,產生巨大的興趣。
若小公爺一直都是個為了生活四處奔波的渣渣,那這種興趣大多也只能是停留在興趣上而已。
然而小公爺卻是跟著處男哥一塊兒打拼出來的,自然銀子也是不甚缺的。
和處男哥一樣,咱掙了銀子是為了享受啊!
所以自然大把的時間撲在了自己的興趣喜好上,這也是他對于鑄造、冶煉有一些了解的原因。
但這也僅限于有些了解啊,小公爺他畢竟不是玩冶金的不是。
他頂多是記得粘土砂模、油砂芯、油淬、鹽水淬……等等這類工藝技術,但具體配比和工藝操作他就傻眼了。
這也是小公爺表示要投入大量銀錢來操作此事的原因,想要知道具體配比唯有不斷的試驗。
另一方面小公爺責令江潮、許庭光二人帶著人白天查閱徐經家里翻印來的古籍,從中尋找有用的記載。
晚上則是教授這些個負責試驗的工匠們識字,然后把那些記載交給他們看。
張家莊子識字機靈的孩子則是跟在這些個工匠們的身后,不斷的記錄試驗的數據、材料配比、操作方式。
好在古籍中雖然記錄甚少,卻終究是留下了一些前人的經驗和記錄。
比如南北朝綦毋懷文的灌鋼法,雖然對綦毋懷文記錄甚少好歹是把他的經驗記錄下來了。
然后還算是比較有用的是《考工記》,里面記載的比較多。《荀子·強國》提到了一些。
但這特么都是戰國時候的著作了,再往后就是《齊民要術》、《夢溪筆談》零零碎碎的記錄了一小部分。
越看小公爺是越生氣,心里不斷的在痛罵狗批的重道輕器!
該記載的技術工藝革新在戰國和南北朝后,幾乎都是隨性記載一點兒全然不在意。
反而是一堆有的沒的屁話、廢話大書特書,《鹽鐵論》就是個最重要的例子。
里面少量的提到桑弘羊的主張,也提及了一些冶煉鑄造的技術。
但大篇幅的都是特么各種給那些狗批“賢良文學”吹逼漲臉兒,那些狗批的賢良文學說的廢話有個雞毛用啊!
你特么倒是多記錄點兒當時冶煉、鑄造的資料啊,要是多記錄點兒小爺也不至于這么辛苦啊!
幾乎都在研究這道、那道的了,關于技術方面的記載來來去去就那么些簡直讓人喪氣。
這些個工匠們分作幾組,不斷的在試驗鑄造新炮。
只是現在并非是鑄造大型的火炮,而是幾十斤重的那種小型后膛裝速射炮。
一方面這種試驗品耗費的材料會少很多,其次的話幾十斤的小炮如果合適則可以安裝到戰車上。
事實上華夏古代的鑄造工藝其實并不差,出土的漢代疊鑄法模范內澆口厚度只有2到3.5毫米。
這說明精度是一定程度上可以做到的,于是張小公爺最早做的就是先把度量統一起來。
不得不說這華夏各朝代幾乎一個朝代就一個度量方式,實在是操蛋的很。
出土的戰國尺是大約22~23cm,漢代居然從21到近24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