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默然,由延綏榆林區域到京師潮白河千余里。
韃靼人殺來算是較快的了,即便是如此他們殺奔京師亦花費了近十日之多。
而在這個時代里面,韃靼人是公認行軍速度最快的隊伍沒有之一。
據后世的《蒙古族古代戰爭史》載:
“每天平均行軍速度達到90至95公里。”
“它的突擊攻占北俄羅斯,只用了2個月零5天時間,每天的平均速度達到85至90公里……”
“攻占南俄羅斯,只用了2個月零10天時間,每天進攻速度達到55到60公里……”
“攻占匈亞利和波蘭,只用了三個月的時間,每天進攻速度達到58到62公里。”
(《蒙古族古代戰爭史》240頁)
超遠距離行軍加上超機動性,通常是對方剛剛接到國境上出現蒙古騎兵的報告一臉懵逼。
還未召開作戰會議,一抬眼人家已經在城下開始圍城了。
而這一次,火篩可謂是將這種特性顯示的淋漓盡致。
三日時間他匯合大軍,再以數日從晉陽附近直接殺至京師潮白河坊市。
其算計不可謂不深、速度不可謂不快,甚至如果沒有癡虎兒在關鍵時刻趕赴戰場恐怕潮白河已被洗劫了。
但癡虎兒是怎么做到的?!他又是如何判斷出火篩的進攻方向是在潮白河?!
弘治皇帝和軍部沒有懷疑張小公爺知情不報,因為他根本就來不及報。
從延綏到京師潮白河,他需要比火篩更快的抵達戰場。
那么他自然是來不及給京師做匯報的,必然是要沿途不斷的高速行軍。
否則的話,如何能夠趕追上韃靼人?!
“癡虎兒,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啊……”
弘治皇帝幽幽的嘆了口氣,輕聲道:“這孩子,沿途肯定吃了不少苦頭……”
其實不僅僅是弘治皇帝想知道張小公爺是如何做到的,火篩更想知道。
從他看著張小公爺出現在京師后,他就想知道張小公爺是怎么來的。
進攻潮白河的計劃在他撤離寧夏衛的時候,甚至他的女兒都不知道他有何打算。
直至他趕赴晉陽附近,與其余韃靼諸部匯合才將計劃和盤托出。
而且當時并沒有耽擱多久,直接讓部族除去精騎之外的其他部分出關。
這也是為了造成一個假象,顯示他們已經出關不在關內了。
試圖用此迷惑延綏地區放松警惕,然后再突然以精騎發動襲擊。
劫掠完畢后,再快速的從以為他們已經出關了的延綏地區直接沖出去。
一切似乎都計劃的非常好、非常合適,但張小公爺這個變數讓整個作戰計劃徹底失敗了。
當時潮白河坊市已經要被攻破了,然而張小公爺的這一輪炮擊外加精騎突襲直接打亂了計劃。
他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這個問題不僅僅是環繞著弘治皇帝,更是環繞著火篩。
陣營后方有射雕手坐鎮果然損失降低了很多,除了幾個射雕手腦子一抽出陣追人家。
被人家直接釘死在了路邊之外,火篩部并沒有太多的損失。
比較麻煩的是他們也無法進行劫掠了,尤其是發現追蹤他們的大明精騎已經達到了五六千人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