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知道那一瞬間對張小公爺的觸動,到底有多大。
他腦海中在那一刻,仿佛見到了清末國門被敲開、那些獰笑的嘴臉燒殺搶掠!
他仿佛耳邊響起了萬千冤魂的哀嚎,響起了華夏數千年先賢悲憤的怒吼!
清末民國,國敗家亡!
那期間的屈辱一度抽打著所有的國人,那些個列強們用鮮血淋漓的事實告訴了國人:
落后,就只有被欺辱!
事實上到了那一刻,小公爺想要做的也僅僅是想要帶給大明些許改變。
直至那場經筵辯講之前,他甚至沒有敢去想過真正的讓這個王朝改變什么。
然而,當在準備經筵辯場的時候他才真正的發現。
他即便是給這個王朝留下些什么,也很快會被儒家所淹沒。
根植在華夏民族上影響力長達千年的儒家,哪怕是后世來人的自己都無法避免被影響。
何況是在這個時代,這個他們影響力最大的時代!
即便是他權傾一時又如何,即便是他獲得了皇帝的支持、有著巨大的權柄又如何?!
他現在還年輕,但他終究會老去。
他終究是會精力不濟,而最重要的是:大明朝最終的執行者,依舊是儒家的那批人。
他們或許會暫時蟄伏,然而他們終究是會不斷的尋找機會發起反擊。
王臨川公在北宋的改革是怎么破產的?!
大明的開國太祖朱元璋,他對貪腐的高壓又是如何被切斷的?!
還有后來的張叔大,他的改革又是怎么被變相執行以至于留下罵名的?!
這些儒家文人掌握著筆桿子、掌握著權力,他們會惡毒的攻擊一切不利于他們的事物。
他們會抹殺掉一切不利于他們的事物,暫時不行就蟄伏起來再找機會下手。
張小公爺之前從來沒有試圖去改變大明什么,就是知道這個情況。
他如果安安穩穩的做他的小公爺,滿朝文武甚至皇帝都不會招惹他。
他可以逍遙的過完這輩子,再隨手丟幾篇詩文混個名士的聲譽那史書都記他一筆。
然而這是他想要的嗎?!
經筵辯場那一辯,是跟劉大夏的一辯……
但那何嘗不是玉螭虎對自己的拷問:我,到底要做什么。
知道歷史的走向,等著這一切的發生。
還是想方設法的少走彎路,讓這片土地上的人們能夠驕傲的傳承融入骨髓里的文明?!
炮火聲在經筵辯場響起的時候,張小公爺腦海閃過的是前世的畫面。
燒成了廢墟的圓明園,那些白皮猙獰癲狂嘲諷的放肆大笑。
將五千年文華踩在腳底,那種蔑視和輕賤。
一件件被他們擺在了博物館里沾著華夏民族血淚的文物,他們居然還有臉與我們談文明?!
那是一群靠著販奴、靠著欺騙、靠著搶掠,吃著旁人血肉、用別人血淚累積財富起來的強盜后裔們。
他們沒有一丁點兒的羞愧,他們居然還有臉談文明?!
沒人知道的是,那一刻他終于下定了決心要讓這個國家、要讓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們擺脫那個厄運。
也是這一刻,他才真正的明白了什么是“能力越大,責任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