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她把自己當成福利院這個大家庭中的一員了,她覺得自己有義務照顧這些比她小了些的孩子們,她當自己是她們的大姐姐。
當小悅第一次把買到的食品送到福利院時,院長奶奶本不想收,可是福利院的資金又太少了。更由于小悅說,這些東西雖少,但孩子們知道有人在關愛他們,這更重要。
當院長奶奶又知道這些食品,是小悅利用放學時間撿破爛的錢買來時,這位歷盡坎坷,見慣了人間慘事的老人家,止不住地淚光閃閃。
在賣那些銅頭鐵角時,掌稱的大媽開始常會欺負她弱小不懂事,不是故意壓稱,就說她的東西不值錢。
后來當她知道了眼前這個小女孩,就是那對全城聞名的夫妻的孩子時,她心里戚戚然,“哎,這孩子看來在家父母也顧及不到啊。”
當她后來再知道這個小女孩換取的小錢物并不是給自己買零食,而是給自己那更可憐的弟弟時,這位愛賺點小便宜的婦人更感到揪心和悔恨不已。她覺得,她這些會遭天譴的。
從那之后,小悅去時,她就會在過稱的時,偷偷地把稱往上抬一抬,而且在算帳時,給小悅的錢比以本該給的多的多。
當小悅對此有些疑問時,她總是故意面無表情地說,這些東西最近漲價漲得厲害,你不想要就把錢還給我。
就這樣,小悅在自己的努力下,在那位收破爛的大媽暗助下,幫福利院一起撫養起了自己的弟
小悅買的那些東西,對一個嬰兒的成長來說遠遠不足。但那份心意,那份姐弟感情,卻足以令每一個成年人都感到汗顏,尤其是我這個做爸爸的。東西少不重要,讓他覺得有人關愛才重要。
那個孩子在福利院看似活得艱難,其實又好像什么都不缺。
他吃著福利院和小悅兩重力量買來的營養品,在勇敢地、倔強地成長。
當他睜開眼看到的第一個人,就是趁著放學間隙趕過來抱著他,哄他睡覺的小悅姐姐。
當他抖動著邁出人生的第一步時,攙著他的是他假裝去外公家的小悅姐姐。
當他發出人類共同的第一個詞組“媽媽”時,他面對的是靠撿破爛幫他成長的小悅姐姐。
小悅努力地教他會說“姐姐”兩個字。可在他原始的意識里,又總是固執地叫著媽媽。
于是現在,他對小悅有了自己特殊的稱謂————“媽媽姐姐”。
夜深了,我和小悅走在街頭,已沒有出租車在外面跑了。
在福利院,我感覺只有一小會的時間,哪知道卻過了近三個小時,直到那些興奮無比的孩子們一個個打起了哈欠。
院長沒有讓我們離開的意思,我們自己倒是不好意思。
看得出小悅很是想把弟弟帶回家的,但她看了看我的表情最終沒敢提出來。
小悅,你的善良確實很讓我感動,甚至都能被稱為偉大,但是你又怎么能明白大人的心思呢?
“小悅,弟弟的家在很遠很遠的地方,他的親生爸爸在那等著他,他是不屬于這兒的”我不知道我為什么這么說,或許是為自己的自私辯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