豎日,劉設,馬界,孫舍三人端坐堂中,等待少年學生們到齊。
“劉師,馬師,孫師,三位老師好。”進入官塾的少年們紛紛向三人行禮問好。
三人面無表情,點頭回應。
等人到齊后,劉設站起身來,高聲說到:“今日,我們不僅說法,還說國。”
少年們好奇的看著劉設,李牧也不例外。
“眾所周知,世有七國,秦、楚、燕、齊、韓、趙、魏,七國互相交戰攻伐,爭奪霸主之位。”
“曾經秦國地位低下,被六國欺辱,輕視,侵略,失去大片國土,戰死大批士卒,幾臨滅國絕境。”
“然,我秦國不言敗,不服輸,廣納賢才,最終與法家先賢達成共識,引法,變法,推法,強法,遵法。”
“又以法為依托,經文氣演化出律令。至此,秦國才由任人欺辱的弱國,一躍成為三大強國之一。”
“雖無人再敢欺我秦國,但六國對我秦國強大的律令窺視不已,想用高官厚祿,金銀財寶收買官吏。”
“收買不成,又派遣了大量細作進入我秦國,千方百計的打探律令的秘密。前幾日被千刀萬剮的犯人,便是趙國細作。”
眾人一邊認真聽講,一邊想著,為何講起局勢了?
三名混入的細作并不知道自己暴露了,還幻想著劉設是不是要說律令的秘密。
又聽劉設說到:“我秦國官吏,幾乎人人能使用律令,而官塾是培養官吏的地方,定然有律令的秘密。”
“因此,有許多細作會想盡辦法混入官塾,妄圖探取到律令的使用方法。”說到這,劉設銳利的目光掃視眾人。
三名細作心頭一顫,有些忐忑:‘難道我暴露了?’
‘應該不會,如果暴露了,沒進入官塾前就應該被抓捕了。’三個細作還抱著僥幸的心理。
聽到這話,李牧諾有所思:這個意思,是暗說官塾中有細作嗎?
隨即,李牧開始仔細觀察起官塾里的每一個人。
就在此時,劉設忽然厲聲大喝:“枷鎖加身!”
虛空中,密密麻麻的黑色法網浮現,形成三道枷鎖落下。
三名細作還沒反應過來,便被枷鎖銬上。
都這樣了,三名細作怎會不知自己暴露了,于是拼命掙扎,妄圖掙脫枷鎖逃離。
其他少年們一臉驚恐,不明所以,李牧裝作有些驚訝,但已經有猜測:這三人便是奸細?
“經查證,此三人是混入官塾的他國細作。”劉設大聲宣告。
“什么!他們是細作?”
“不會吧!”
“原來是細作,難怪平時……”少年們七嘴八舌,說著有的沒的,無中生有,妄加猜測。
“冤枉啊!冤枉啊!我不是細作!”三人大喊大叫,雖然這樣無濟于事,但這是他們最后的希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