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得說軟銀投資的那點事兒了,孫政義玩投資出手大方在投資界也是名聲在外,別的VC都在拼了老命的跟創業公司討價還價。
而軟銀資本在圈內非常合格的扮演了“凱爺”的角色,從早期的互聯網時代投資雅虎,到投資阿貍、盛大,再到如今投資藍星科技,在“凱”這方面都快成為軟銀的“企業文化”了。
攤上軟銀這種“撒幣”行為,不但高盛沒轍,其他的投資方也一點轍沒有。
關鍵是還阻止不了。
就很氣。
一般情況下,高盛或者其他的投資方已經是藍星科技的股東了,要進行增資擴股的時候,必須要經過持有公司股權三分之二以上股東表決同意,才能展開融資。
所以,這次融資藍星科技的股東都到場了,沒到的也派了委托人。
換句話說,只要有股東達到34%的投票權否決,那么此次C輪融資就沒法展開,因為增資擴股屬于公司重大事項表決,需要通過需要三分之二以上多數,即67%的投票表決同意才行,而目前不同意150億美元估值的股東加起來持有藍星科技的股權已經過了34%這條線了。
但否決不了。
因為羅晟與投資人簽下的股東協議約定了AB股制度,同意與否其實是羅晟說了算。
簡單說,這次為增資擴股召開股東會,大家表決的時候,羅晟一人同意了,即便全部都投反對票,也否決不了,反倒是羅晟還持有一張終極底牌:一票否決。
至今為止一次都沒有用過。
顯然,高盛要是不想吃這個悶虧,就只能跟著孫政義一塊大方的“凱”一次。
而且其他的VC投資方,也要糾結跟不跟著一起“凱”一回,不過還有一絲慰籍的是,都有加權平均反稀釋條款的保護,確保早期的投資持有的股權不被過度稀釋。
但現在大家氣的是軟銀資本這種哄抬股價的行為太不地道,仗著自己“凱”軟銀資本的意圖已經是明牌了,誰都看出來,想要借這種簡單粗暴的種手段在C輪融資階段攬入更多的股權。
變現的增加了大家的投資成本,間接加了杠桿倍數,進一步提高了投資的風險。
氣就氣在這種手段你還沒什么太好的辦法,就算心里同意,可錢包不同意啊。
現在好了,拿同等預期的投款,股權少了,因為估值高了30億美元;拿同等預期的股權,要出更多的錢了,因為估值高了30億美元。
要么就放棄C輪融資的跟投。
可這是最后一輪了,旁邊選擇自我隱身的羅晟也不是個省油的燈,是個賊精賊精的小機靈鬼。
不論選哪一種都比預期虧,至于第三種不跟,對于在場的VC來說那是最虧的。
也恰恰是軟銀樂的看到的,孫政義本人是沒來,但實際上非常關注藍星科技,只要別的VC愿意讓出來,他還真就敢讓軟銀一口氣全吃了。
李巖一臉淡定,面對其他投資方的不滿假裝什么都沒看到,在商言商,風險投資都是各憑本事是說,而誰的錢多,誰的本事大。
“那么,同不同意還是在股東會上投票表決吧。”李巖環視眾人朗聲說道。
“還表決個P,你這話聽著就膈應人。”孟丘哼聲說道。
“駭……老孟啊,得得得,差不多行了,我只是個打工的。”李巖笑來到他身邊呵呵的嘀咕著。
潛臺詞就是:這不是我的意思,這是老孫的意思,大家都是拿老外的工資,只不過你的老板是這個老外,我呢是另一個老外,都是幫外國人打工的,拿錢辦事,已經做到盡職盡責,對得起老外開的工資,但嘔心瀝血就有點過了,差不多就行了,都是一個國人不說兩國話,待會兒還得一塊喝酒呢…
于是,C輪融資的主調就這么敲定了。
藍星科技股東會表決走個流程,超過三分之二表決同意此輪增資擴股,以出讓8.5%的股權,融資12.75億美元,融資后藍星科技的估值150億美元。
藍星科技在C輪融資后,不但在時下成為了國內估值最高的互聯網科技公司,也是在全球范圍內估值最高的互聯網公司。
在此之前谷歌的估值更高,達230億美元,但谷歌已經在八月份已經成功掛牌上市,藍星科技自然而然就坐在第一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