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FA2007》愿意加入WRPO體系,并且每年拿出該游戲產品收入的3%注入組委會資金池,直到退出WRPO體系為止。”
終于,真正意義的第一個表態的人出現了。
至于暴雪表態不在羅晟的計算范圍這里,這都是自己的產業了。
這是一個很好的開頭,羅晟又看向了其他項目的負責人,過了一段時間,所有人都開始表態了。
此次參與的12個游戲項目,只有一方選擇退出,其它11家全都同意。
先做一屆試試成色,實在不行可以選擇退出,風險并不大,承擔最大風險的還是藍星科技,畢竟為了打造WRPO這個綜合賽事品牌投入了15億美元的恐怖預算。
至于關于WRPO的盈利方式,今天這場會議算是達成了共識,盈利的方式通過周邊產品的收入、門票收入、以及最主要的是廣告商贊助收入等等。
WRPO第一屆賽事還沒有開辦,但已經開始談兩筆廣告贊助合同了,第一個贊助方就是三星集團,想要在WRPO賽事上推廣他們的顯示器,這也是三星集團贊助WCG的出發點。
第二個贊助方就是英特爾公司,目的就是想要在WRPO上推廣他們的處理器。
大家都是奔著利益來的,羅晟搞的這個電競賽事品牌陣勢有點大,在業界的關注度反正是超過了WCG,這也讓贊助商們有了一個衡量的標準,只要對標一下已經舉辦多屆的WCG就可以下判斷了。
另外一個盈利點就是與電競項目所在的游戲開發商,這是羅晟給出的解決方案,就是用游戲中的特殊道具與職業選手相互綁定起來,再與玩家、粉絲深度聯動。
首次提出了頭像、皮膚等概念,這讓諸多游戲開發商眼前一亮。
很有想象空間的一種手段。
游戲開發商們很快就明白了羅晟給出的這個方案的用意,這就是競技比賽對抗的一大亮點,職業選手是直接與玩家或觀眾產生聯系的紐帶。
玩家觀眾或粉絲會為了支持心目中的選手,如果游戲中有該選手的頭像,可以花錢去購買,獲得的收益絕大部分歸游戲公司,少部分歸俱樂部以及選手。
這樣一來,電競選手也有了更多的收入來源,對于游戲公司來說也有了進一步的商業價值的開發。
WRPO不會從中分享收益,因為這里面產生的收益已經在那3%的會費里包含進去了。
有了一系列的保障和靠譜的可執行方案,再配合組委會以及俱樂部的職業化運作,選手們就可以安安心心的打比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