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星科技集團旗下云計算服務的工程師規模已經突破了12000人的超級團隊,大大小小的研發中心也遍布世界各地,全球知名大學都有資助,這是與IBM合作的結果,并且平均下來每天都有人離職,每天也有人入職。
這么大的一個團隊加上羅晟的技術才撐起了星云(StarCloud)全球云服務70%左右的市場份額,同時全世界現有為數不多的云玩家幾乎都是或參考、或模仿“星云”起家的,這些玩家包括如今耳熟能詳的谷歌、微軟。
自己搞一套體系出來的太少了,亞馬遜是一家,IBM是一家,但微軟和谷歌都是摸著藍星科技過河,一看就是失去了夢想和低下了高傲的頭顱,不對,還有兩家也拿著“放大鏡”狂照,就是這次10億美元報表的弄潮兒賽富時公司和甲骨文公司。
國內就不用說了,目前除了藍星科技,就阿貍在做,也是逮著羅晟瘋狂暗中觀察。
阿貍必須得做,因為今年阿貍有個重大的計劃要上線了,那就是“雙十一”購物節項目策劃已經上馬了,剁手節的開端從今年開啟。
屆時,當天產生的龐大的成交量數據,突然暴增的訪問量等問題都需要一個龐大的系統支撐才不會崩潰宕機,這里面牽涉到了計算、存儲、數據庫、網絡等方面,阿里的“飛天系統”就被寄予厚望。
不過留給阿里的時間也不多了,只有十個月了,要是“飛天系統”承載不了這一重擔,阿里將會面臨兩個選擇:
其一是放棄“雙十一”購物狂歡這一營銷策劃,其二是去隔壁的蘇城找羅晟尋求解決方案,藍星科技旗下的星云(StarCloud)是肯定能夠輕松搞定,這一點阿貍絕對不懷疑。
顯然,不到萬不得已,阿貍是不愿意去求人。
可以毫不夸張的說,目前為止,想要什么樣的云服務解決方案,星云(StarCloud)都能提供服務,如果不能,那這個星球上就沒有這項云服務。
因為在這個領域,在世界范圍內,在當下,藍星科技說第二,沒有人敢跳出來說自己是第一。
就是這么自信。
可想而知,如果網傳的星云(StarCloud)要是開源,那簡直不得了,不亞于互聯網界的一場大地震。
起初人們是不信的,理由很簡單,除非藍星科技的高管層都腦子秀逗了才會發生這種事情。
可這話又說回來,天下無風不起浪,這股風早不刮晚不刮,偏偏在這個時候起風了,那就顯得有點詭異了,難免不讓人浮想聯翩。
關鍵是,藍星科技也沒有出來辟謠啊,這才是重點。
這種事情,最好是寧可信其有。
不過業內人士普遍都不會傻到猜,很簡單,打個電話去咨詢求證一下不就結了?
不管能不能得到確切的結果,打電話咨詢總比自己瞎雞兒猜測要強吧。
于是,藍星科技集團的電話被咨詢者們打爆了,國內的國外的概莫能外。
……